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物质载体,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的基础。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造成农业基设施发展滞后的关键是融资困境。因此探求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成因,针对原因探寻有效的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项目融资模式,创新融资制度,对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进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和融资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外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实行分类融资的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基础设施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在分析项目融资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中运用的优势和所需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农业基础设施采用何种项目融资模式进行了选择设计。论文最后提出了能够有力促进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制度保障体系。本研究运用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和整体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规划为七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农业基础设施及其融资的基本理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涵义、分类和特性进行了阐述,界定了本文研究的范围。综述了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对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分析和制度研究的重要依据和逻辑起点。第三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及融资现状。本章指出了资金短缺是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对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主要成因包括:制度外筹资方式、投资主体缺位、乡镇财政收入的减少、信贷投入渠道不畅、社会资本存在进入障碍等。第四章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国际比较。借助有关文献资料,研究了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一些做法,指出了我国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通过财政、政策性金融、市场等多渠道筹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资金。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分类融资渠道和方式。首先借用项目区分理论,将农业基础设施划分为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准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并对每一类所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了界定。分析认为对于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投资和提供;对准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性金融是最佳资金来源,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未能给予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支持的现状,构建了双层合作模式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对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提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市场化融资。第六章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首先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几种典型模式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然后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运用几种项目融资模式各自具有的优势,以及几种项目融资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中运用所需的外部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选择了各类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阐释了这几种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并对若干案例进行了分析。第七章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制度创新。对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的相关配套制度进行了设计和安排。提出了从宏观方面改革与创新城乡二元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从微观方面创新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激励机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系列制度保障体系。最后为结论和展望部分。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并针对本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