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熔覆修复金属结构的热应力场仿真及力学性能预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承受多种载荷作用及反复的检修和组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伤,这将使其性能、尺寸降低到无法再满足设计要求的水平。在保证结构可靠性的基础上对损伤的结构进行合理高效维修,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激光熔化沉淀技术的诸多优点使之成为金属结构的修复的优选或者首选的技术手段之一。同时,由于激光熔覆过程中,金属粉末本身快速熔化及凝固的特性,修复后结构存在耦合工艺参数及几何形貌的残余应力场,而对残余应力场进行定量分析是评估修复结构承载性能的基础。为实现对修复结构残余应力场及后续力学性能的分析,本文开展如下的研究:(1)提出适用于传统及超高速激光熔覆的热固耦合分析的热源模型。将粉末计算尺度研究结果并入到连续介质力学计算域,讨论应用传统及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进行高速列车车轴EA4T钢修复的热循环及残余应力分布,根据工艺特点及形成熔池的形貌进行热源模型建立及验证,利用试验熔池横截面等温线与数值结果的吻合程度进行热源参数标定,对比分析计算过程中考虑激光透射到基材并被吸收的能量与忽略该部分能量所得到的温度场,最后进行热源模型的适用性讨论,并给出一般性结论。对应工艺参数的热源模型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熔覆速度越快,进入基材的能量越小,高斯热源能量占比越大,激光能量对基材的影响系数越小。(2)基于增量有限元法的激光熔覆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场研究。运用建立的热源模型,从数值的角度分析传统及超高速激光熔覆两种不同工艺在平板及回转体加工中的温度特性及残余应力场,在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中,综合考虑实际熔覆工艺中的热源移动、换热界面变化、搭接率、连续覆层的热作用、材料相变潜热等因素,得到不同熔覆工艺下残余应力在覆层表面及熔深方向的分布,揭示出激光熔覆残余拉伸应力幅值较高的危险位置。结果表明:超高速激光熔覆的冷却速率比传统激光熔覆高约10倍,接近于激光粉床增材制造的冷却速率;残余应力数值结果与电子散斑干涉辅助小孔法测试的残余应力结果吻合较好,熔深方向的最大残余拉应力出现在倒数第二个熔覆组(覆层次表面),最外层覆层中存在压缩残余应力。(3)提出一种混合试验-计算数据构造全场残余应力的本征应变方法。针对尺寸较大几何复杂的实际结构,通过增量法进行残余应力分析存在非常大的计算和收敛困难的问题,基于本征应变方法对此类结构进行全局残余应力重构。首先通过典型的平板对焊构造模型讨论了构造参数如基函数及基函数的阶数、权重系数和取点策略对构造结果的影响关系,并对构造方法进行了验证,然后将模型应用于激光熔覆回转体的残余应力重构中。结果表明:通过本征应变法重构的激光熔覆多层多道次回转体结构残余应力场与试验结果及有限元结果均吻合较好,其计算效率与计算精度均较高,该方法可实现对不均匀热过程引入的残余应力场进行有效重构。(4)面向高速列车车轴轴座结构铁基材料熔覆修复后残余应力场对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基于增量有限元法、本征应变构造方法,讨论初始应力场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从材料本构模型的角度,由试验测试熔覆成型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定义两种不同的材料属性来区分基体与覆层,分析修复后结构在运行、牵引、弯道、刹车等工况下的承载性能,对比分析不同方法下修复后结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由于没有考虑热影响区过渡,通过不同的本构模型定义覆层及基材的方式计算得到的应力幅值在交界面大于初始应力得到的结果,轴座表面出现应力峰值,内部应力值较小。
其他文献
轨道电路是组成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基础设备,承担着列车占用检查、地-车信息传输、断轨检查的关键作用,是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设备之一。随着我国铁路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轨道电路的保有量也随之增长,铁路运输对轨道电路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保障轨道电路时刻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提高服务质量及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刚性需求。轨道电路的传统维护方式以
学位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动态系统,小汽车出行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交通科学领域的普遍关注。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停车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影响小汽车出行的一个难点问题。相比其他交通问题,停车问题的解决更依赖于对出行者复杂行为的分析,以及使用运筹学等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确高效匹配,和各类停车资源的均衡利用。而基于数量控制的许可证管理
学位
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经济大动脉,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备安全可靠、运输高效、乘坐舒适、环境友好的特点,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建设与沿线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在我国当前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下,列车高速度、高密度追踪运行将成为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新常态。在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升运输效率,并进一步降
学位
随着目前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面对不断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目前尚没有一个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这就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合理调配道路资源,增加交通通行效率,本文在道路流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城市通勤小汽车提出出行预约的概念及方案,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无法准确掌握通勤者出发时刻、路径需求特征的问题,研究基于计算图的通勤小汽车出行计划估计方法,通过设置多层变量间的控制函数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社交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催生了一大批移动网络客户端APP,其中就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一些自媒体平台,这些平台为自媒体网民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渠道和场所,网民们可以自由地对公共事件、时局或现象等发表观点,或者与异议者展开辩论。与此同时,随着这些交互式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一些潜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在自媒体社交网络中,每个网民都是舆情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舆情的形成
学位
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将秘密信息隐蔽地嵌入到数字图像载体中,所得含密图像可正常使用。在特定场景下,隐藏的信息能够从含密图像中准确提取以实现内容安全认证的目的,含密图像也能够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消除信息隐藏对原始图像失真度的影响。该技术可实现对图像内容的事前保护和主动防御作用,在国家安全维护、司法真实性认证、医学图像处理等强调图像内容安全的敏感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不同形式的图像载体,围绕可
学位
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及监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健康监测等方法鉴于成本等原因不适用于数量众多的中小跨径桥梁,而利用过桥车辆信号识别桥梁参数的方法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为解决中小跨径桥梁的健康监测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针对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识别理论、识别方法和识别精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基于车桥耦合系统动态响应的解析解
学位
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是港口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我国,各大港口都普遍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改造或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新设施设计、新设备选型和新技术引进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在设备自动化、现场无人化和全程可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型设施和设备集成了大量的自动化技术,相比传统设施设备具备明显优势,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显著提高了码头的生产运营效率。但在实际运营中,受限于原有的调度管理方法,新设施设备在高性
学位
交通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上的运动规律,以减少出行延误和事故、提高道路交通设施使用效率的理论。它可以帮助理解和表达交通流的属性。交通流理论运用分析的方法来解释交通现象的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只有从根本上解释交通拥堵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采取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为经济、环境和民生的发展提供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交通振荡是交通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在交通流中
学位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技术,由于其易于加工、可制备柔性器件、材料选择丰富等优点,成为人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维持比较高的稳定性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主要以调控有源层形貌为主要切入点,将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作为表征活性层内部结构的参考依据,通过调整给体或受体的溶解度参数来调控活性层薄膜的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