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青枯病番茄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种群数量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土传病害,青枯病生物防治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研究植物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种群及数量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选择夏红一号(高抗青枯病)、夏钻石(中抗青枯病)、宝石5号(高感青枯病)和金宝(中感青枯病)4个番茄品种,针对秋冬和春夏两个季节及不同生育期的番茄,通过MPN计数法和PCR-RFLP分析方法,研究番茄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种群和数量差异及其与番茄品种抗性的关系。其结果如下: 番茄根际细菌和内生细菌种群和数量的变化随品种抗性、生育期不同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氨化细菌的数量与番茄青枯病抗性呈正相关,根际细菌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纤维素分解细菌、固氮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等平均数量水平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而厌气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硫化细菌的数量则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内生细菌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细菌和反硫化细菌平均数量水平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硫化细菌的数量则冬季高于夏季。由此表明,影响番茄青枯病发生的因素复杂。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高抗和高感青枯病2个番茄品种的内生细菌16srDNA基因文库,每品种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通过PCR—RFLP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夏红一号内生细菌可聚为9个类群,宝石5号可聚为6个类群。在聚类结果中,每类群选择一个克隆,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内生细菌含有具有病害生防作用的多种芽孢杆菌,包括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矢野氏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yanoikuyae)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感病品种内生细菌含有矢野氏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yanoikuyae)、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荧光假单胞(Pseudomonasfluorescens)和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说明抗、感番茄品种内生细菌种群具有明显差异。 通过常规手段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表明,番茄抗病品种内生细菌中的氨化细菌(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及微球菌属中的一些种)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与感病品种存在明显差异,据此认为,氨化细菌可能是影响青枯病发生的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类群。
其他文献
本文对药用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种群多样性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lde]为测试的靶标
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可以为害芸香科的很多植物,其中以柑桔属受害最为严重。在田间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是柑桔木虱。柑
棉花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偏高,则有利于棉花正常生长,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纤维品质。但是若遇到高温,不仅会影响到棉花的正常生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与细菌性条斑病菌X.oryzae pv.oryzicola(Xoc)是植物病原黄单胞菌的重要类群,也是水稻上的主要病原细菌。这类病菌依赖各种
夏玉米新品种一津农5号及其栽培技术栾谦益,吴锡冬(天津农学院)津农5号是天津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育成的夏玉米新品种。经过1992~1993年两年的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它是目前
2014年11月19—22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经信委、商务厅、科技厅、浙江省各市人民政府,义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共同承办的“2014中国义乌国际装备
苜蓿盲蝽隶属半翅目盲蝽科,苜蓿盲蝽属,是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取食多种经济作物,如藜科、豆科、亚麻科等。近些年来,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春季麦田见病较早、严重危及小麦生产的一种土传病毒病,在我国四川、陕西、江苏、浙江和山东南部均发现危害,流行渐广。目前江淮之间的小麦主体品种扬麦及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生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高产品种的推广、肥水条件的改善和农药的大面积使用,褐飞虱爆发频率增加,对
  寻求高效、安全、经济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处理新技术,解决病虫害防治用药与农药残留的矛盾,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迫切解决的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的重大科研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