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对则木河断裂带西昌至普格段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有数个沿断裂成群分布的方量达到数千万方的特大山体滑坡。沿线地区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亦是西昌至宁南的必经之路,且下游则木河和西罗河汇合口至白鹤滩水库回水末端之间河段拟建黑水河干流4~6个梯级水电站。其中大箐断裂—扯扯街断裂是则木河断裂带5条斜列式断裂中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亦是由于滑坡、塌方造成西(昌)宁(南)公路交通中断的主要区段。西昌、普格间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强震,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条件,目前已进入警戒期,中国大陆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对该区预估震级为7.2~7.7级,危险紧迫性为A[72]。上述背景下,对该区重大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失稳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则木河断裂带西昌—普格段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对研究区内重大地震滑坡进行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等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该区重大地震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征、演化历史、动力响应特征及变形失稳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重大古滑坡在区域内连续、成群分布于则木河干流右岸,且集中在大槽河上下游约12km河段,滑坡堆积体均堆积于则木河右岸下部,部分现今残留体位于左岸下部;特大(巨)型滑坡均分布于则木河断裂的主动盘,集中分布于则木河断裂中段两个次级左旋走滑大箐断裂(F2)与扯扯街断裂(F3)错列重叠段;滑坡发育在微地貌形态为支沟(流)强烈切割区域;高程范围大致1750~2700m;滑坡发育受到岩体结构控制,主要发生在该区域中岩层倾角在39°~55°的中~陡倾顺层斜坡体。其它区域未见有大规模滑坡堆积体。(2)典型滑坡平面形态多呈长舌状、长条状、葫芦形、不规则形状等,常见的重力式滑坡的圈椅状地形不明显,具有滑坡范围长远大于宽,堆积体均匀铺开特征;剖面形态方面,该区滑坡的现今及原始坡体坡形均大致呈“凸—凹—凸”形,滑面贯通至坡体顶部,堆积体多形成长大缓坡平台;物质组成与结构方面,具有滑体解体程度高,堆积体结构零乱,无层理性,粒径沿河段、主滑方向分异的特点。(3)运动特征方面,重大滑坡主滑方向大致在55°~71°,与断裂带的延伸方向呈大角度相交;滑坡滑动距离均在1000m以上,最长距离推测为2100m;表现出强动力、远程碎屑流化运动特点,运动特征值大致为0.3582~0.4,可确定滑体前缘具有碎屑流运动的特点。(4)滑坡形成时代特征方面,该段滑坡发生于次级剪切断层发展及菱形盆地生成阶段,大致1.17~1.26万年前这一断裂强烈活动主要发生在则木河断裂中段的时期。(5)极端滑坡事件的形成受强震、岩体结构、三面临空地貌形态的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典型斜坡整个变形失稳过程可概括为“震动松弛—层面滑移—追踪剪出—启动溃滑—压密堆积”。(6)通过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来研究典型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及斜坡变形、破坏—远程运动的全过程动力学特征;地震动力作用下,三面临空顺层坡体表现出与长大斜坡(二维平面应变模型)不一致的规律特征;通过前后缘监测点变量时程数据监测,得出很有意义的结论和规律。分析该三维数值模型动力计算及运动全过程分析结果,与现场调查地质现象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