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的选择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测定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为了确定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肥料施用量。在常规土壤肥力测定中,有效氮、钾的测定采用化学提取法,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测定方法与指标均不相同。究竟何种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氮、钾与作物的相关性更好,是否适合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用,尚无定论。因此采用作物田间试验法(即生物评价法)对土壤有效氮、钾的测定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以作物反映为标准,求取各种方法测定值与作物产量、相对产量、增产率、氮钾吸收量的相关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代表性旱地和水稻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有效氮和钾不同方法测定值与大田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关系,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有效氮和钾的测定方法,促进该地区科学施肥的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3个水稻土壤氮平均值碱解氮103.7mg/kg,40℃矿化氮42.7 mg/kg,35℃矿化氮39.6mg/kg,铵态氮27.6 mg/kg;碱解氮与40℃和35℃培养矿化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和0.863**,铵态氮仅与40℃矿化氮有显著相关(r=0.519**);犁底层土壤铵态氮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2.26个旱地土壤氮平均值碱解氮81.4mg/kg,铵态氮23.9 mg/kg,硝态氮12.2mg/kg;碱解氮与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和0.450*;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相关性不显著;硝态氮不仅变异较大,而且测定值偏小。与耕作层相比,犁底层铵态氮含量下降幅度不大。3.不同方法测定的耕作层土壤有效氮与水稻和小麦产量、相对产量、增产率、籽粒吸氮量、总吸氮量的相关分析结果,35℃矿化氮加上起始矿质氮与水稻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01*、0.701**、0.842**,与总吸氮量的相关系数为0.577*、0.547*,碱解氮与小麦产量、相对产量、增产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相关系数较其它土壤氮为高,且仅有碱解氮与小麦吸氮量呈正相关。表明35℃矿化氮加起始矿质氮和碱解氮是分别适宜于本地区测土配方施肥中水稻土和旱地土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4.35℃连续培养矿化氮测定结果,当培养至1周,累积矿化氮加上起始矿质氮与水稻产量和总吸氮量的相关系数0.601*、0.701**、0.842**、0.577*、0.547*,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相关性下降。5.33个水稻土有效钾平均值以缓效钾(427.8 mg/kg)>M3-K(88.0 mg/kg)>NH4OAc-K(77.0 mg/kg)>ASI-K(52.0 mg/kg)。缓效钾与NH4OAc-K、M3-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7**和0.398*,与ASI-K的相关性不显著;NH4OAc-K与ASI-K、M3-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1**和0.674**;ASI-K与M3-K的相关系数为0.883**。4种提取方法间除ASI-K与缓效钾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显著(M3-K与缓效钾)和极显著水平,并以M3-K与ASI-K的关系最密切。6.26个旱地土有效钾平均值缓效钾377.0 mg/kg,M3-K56.2mg/kg,NH4OAc-K49.6 mg/kg,ASI-K22.0 mg/kg。缓效钾与NH4OAc-K、ASI-K、M3-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0.568**和0.902**;NH4OAc-K与ASI-K、M3-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和0.859**;ASI-K与M3-K的相关系数r=0.721**,各方法测值间以缓效钾与M3-K的相关性最好。7.不同方法测定的耕作层土壤有效钾与水稻产量、相对产量、增产率、籽粒吸钾量、总吸钾量的相关分析结果,NH4OAc-K与水稻无钾区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549*,ASI-K、M3-K与水稻无肥区总吸钾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534*,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各方法提取测定旱地土壤有效钾与小麦产量、吸钾量、相对产量均为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旱地小麦土壤尚未筛选出测定土壤有效钾的适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