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聊城市人民医院早产儿HMD(Hyaline Membrane Disease,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新资料,为本院早产儿的临床合理诊治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比较HMD与非HMD早产儿的围生期数据比较,探讨早产儿HMD的高危影响因素,为预防医学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切实降低早产儿HMD发生率提供指导和建议。3、通过比较不同胎龄HMD与非HMD早产儿的资料,探讨不同胎龄阶段,HMD高危因素的特点及差异,为临床早期评估疾病提供警示指标,更好的预测患儿预后。研究方法1、搜集、整理2013.1.12014.12.31我院出生的所有早产儿的临床资料(除外产科因各种原因如计划外怀孕等分娩的人工流产儿),总计1325例进行我院分娩早产儿特点的调查分析。2、1325例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活产早产儿,除外各种原因拒绝接受治疗及临床资料不全189例(2531+6w极早早产儿31例,3233+6w早产儿11例,3436+6w晚期早产儿147例,其中含影响呼吸系统诊疗及预后的严重畸形儿5例),临床资料齐全的1136例纳入研究。详细记录早产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根据邵肖梅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的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第九章第7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确诊HMD患儿239例(病例组),非HMD患儿897例(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早产儿HMD临床高危因素。3、纳入的1136例入院早产儿,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不同分为三组:2631+6w(极、超早早产儿组)177例、3233+6w 273例、3436+6w(晚期早产儿组)686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各胎龄早产儿HMD的临床高危因素。结果1、我院分娩早产儿特点我院2013.1.12014.12.31早产发生率为14.94%。早产儿HMD发生率为2.86%,占活产早产儿的19.17%。小于胎龄儿构成比为19.75%。全年中第二三季度出生的早产儿较少,但早产儿HMD于第二三季度较多。早产儿HMD发生率随胎龄、出生体质量增加而降低。早产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在各胎龄组间无显著差异,晚期早产儿构成比较高。我院早产儿住院率85.74%,超、极早早产儿及晚期早产儿入院率稍低。我院早产儿HMD轻度:重度≈2:1,重度占近1/3。早产儿死亡率、早产儿HMD病死率均随胎龄增加而降低,超、极早早产儿死亡构成比最高。2、早产儿HMD高危因素分析入院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1136例,分为早产儿HMD 239例(病例组),非HMD患儿897例(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于第二三季度、男性、窒息、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母亲围生期WBC≥12×109/L、母亲孕次≥3次、剖宫产、胎膜早破、父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为早产儿HMD的影响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可考虑为早产儿HMD的可疑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按OR值由大到小排序)窒息、胎龄2631+6w、出生体质量<1500g、妊娠期糖尿病、胎龄3233+6w、男性早产儿、前置胎盘、母亲围生期WBC≥12×109/L、孕次≥3次等为早产儿HMD的独立危险因素。3、不同胎龄早产儿HMD高危因素分析3.1 2631+6w超、极早早产儿177例,3233+6w早产儿273例,3436+6w晚期早产儿686例,三组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5.58%、24.03%、60.39%。随胎龄增加,出生体质量、男婴比例、剖宫产比例、小于胎龄儿比例、出生至入院时间有递增趋势,而住院时间有递减趋势。三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剖宫产比例、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性别、母亲年龄、父亲年龄、产次、小于胎龄儿比例、出生至入院时间上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2.1 2631+6w超、极早早产儿HMD组与非HMD组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于第二三季度、男性、窒息、母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前置胎盘、母亲围产期WBC≥12×109/L、出生体质量亚组<1500g、胎龄亚组2629+66 w为该胎龄组早产儿HMD的危险因素。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合临床考虑为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按OR值由大到小排序)出生体质量<1500g、男性、窒息为该组早产儿HMD的独立危险因素。3.2.2 3233+6w早产儿HMD组与非HMD组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于第二三季度、多产次、窒息、剖宫产、胎龄亚组3232+6w、前置胎盘、产前地塞米松及其疗程为该胎龄组早产儿HMD的危险因素。围产期WBC≥12×109/L、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男性,结合临床考虑为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按OR值由大到小排序)出生于第二三季度、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龄亚组3232+6w、剖宫产、多产次、窒息为该组早产儿HMD的独立危险因素。3.2.3、3436+6w晚期早产儿HMD组与非HMD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于第二三季度、男性、窒息、前置胎盘、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龄3434+66 w为该胎龄组早产儿HMD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35岁,结合临床考虑为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按OR值由大到小排序)窒息、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男性、出生于第二三季度为该组早产儿H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我院早产儿发生率、早产儿HMD发生率、入院率、小胎龄儿构成比均较全国平均水平较高,早产儿死亡率、早产儿HMD病死率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早产儿收治特点及早产儿医治水平。2、早产儿HMD主要高危因素: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男性、新生儿窒息、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出生于第二三季度、前置胎盘、母亲多次妊娠等;可疑高危因素: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期WBC≥12×109/L、产前地塞米松应用及疗程、母亲年龄>35岁等;3、不同胎龄早产儿HMD的影响因素及作用程度不全相同。临床诊疗过程中可结合早产儿胎龄因素。4、我院收治早产儿及其母亲围产期特点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全相同。临床诊疗工作中应结合本地收治早产儿临床特点、母亲围产期情况、家庭经济能力、文化等探讨更适宜的早产儿HMD防治措施。5、我院将重点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力度,规范产前检查,加强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管理,减少母亲围产期健康安全隐患,降低早产发生率;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培训力度,降低窒息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提高警惕,进一步提高早产儿HMD的防治认识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