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发展农业、振兴乡村、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13至2019年连续7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及农民合作社发展问题。同时,在2017年重新修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模式滞后、发展举措不力等诸多问题。因此,针对贵州民族地区,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贵州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和交易费用理论、产权安排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在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贵州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化发展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和进行了相关基础理论分析。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交易费用理论、产权安排理论、文化生态学、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等相关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现状。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法,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进行较深入、全面的调研,梳理出四种较为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并对这些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优化了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在上述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贵州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化发展模式,并选取了相应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从融入互联网环境与用足扶持政策、整合内外资源与增强运营活力、加大培训力度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