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掌遗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地区东部,黄河几字湾内,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核心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中原民族溯黄河河谷迁徙拓荒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存的痕迹;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日益突显优势,该区域成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舞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域考古遗址丰富,而且考古学文化较为错综复杂,人骨材料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对川掌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既增添了该区域的人骨材料,也填补了这一时期人骨材料的空缺,并为探索该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人种构成、生存情况、生业模式、人群迁徙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主要从性别、年龄、身高、病理、颅骨形态特征等方面对川掌遗址古代居民进行较为全面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对河套地区不同时期的古代人群的人骨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种系源流,为全面了解河套地区的古代人种地理变迁提供新视角。全文共八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川掌遗址的概况,自然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相关问题。第2章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性别和年龄鉴定及人口学研究根据性别和年龄鉴定,对川掌遗址古代居民性别比例和死亡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该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计算。第3章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肢骨研究通过对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肢骨各项测量数据及指数的比较分析,了解该组人骨在左右侧别、男女两性、上下肢骨的发育程度,结果显示除了下肢比上肢略粗壮外并无其他明显差异。并根据肢骨测量数据推算身高,男性平均身高略高于女性,在与北方地区各古代居民的对比中,两性均处于中等水平。第4章古病理学研究对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口腔健康情况、创伤状况、骨骼疾病情况等进行观察以及详尽的描述,并对常见的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第5章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颅骨非测量性状研究根据颅骨非测量性状的观察研究,可知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男女两性在非测量形态特征上较为一致,呈现出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在对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研究中比较中,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的关系最为亲近。第6章川掌遗址古代居民的颅骨测量性状研究根据颅骨测量性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男女两性呈现出较为一致的颅面部形态特征;从三个不同地点出土人骨以及男女两性的种系纯度检验结果来看,大体上属于同种系的古代居民,但也不可忽视个别异种系个体的存在;川掌组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的形态学距离最近,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抚顺组、华北组在形态特征上较为一致,而与代表北亚蒙古人种的对比组在形态距离上较为疏远。第7章川掌遗址古代居民与相关人群之比较通过对川掌遗址古代居民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体质特征的古代对比组的比较研究,可知川掌组与“古华北类型”人群(朱开沟组)在体质特征上十分相似,可能为朱开沟组古代居民的后裔,但也与“古中原类型”的居民(店里组)在形态学距离上也较为相近;至于川掌组所代表的古代人群的流向,经研究认为其对后来的混合性状类人群,如纳林套海组、西黑岱组以及姑姑庵组提供了遗传学基础。第8章结语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