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11至2012年间对安徽、江苏两省3地开展了两年期的蛴螬发生调查,旨在摸清调查地区在新耕作制度下蛴螬的种类组成,主要为害种类,蛴螬群落在农田与林地间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为我国蛴螬的防控工作提供部分数据支撑。具体结果如下:1、于2011年9月、10月与2012年3月、8月、10月、12月,共6次对江苏省泰兴市、连云港市灌云县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三地的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调查地区以蛴螬为最主要的地下害虫类群。调查中共计发现蛴螬3科(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丽金龟科Rutelidae和花金龟科Cetoniidae)16种,其中种类数最多的是丽金龟科,有8种,但为害农作物的优势科为鳃金龟科。其中萧县地区蛴螬发生3科14种,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当地主要优势种;灌云县发现蛴螬2科5种,优势种亦为暗黑鳃金龟;泰兴市蛴螬3科6种,优势种为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同时,三地蛴螬发生量均超出了5头/m2的大豆田严重发生防治指标。研究还发现,土质对蛴螬发生种类数与发生量存在影响;调查时间会造成蛴螬群落组成的显著变化;而不同地表覆盖物则可导致蛴螬发生量的显著差异,但对蛴螬群落组成无明显影响。2、萧县地区田间蛴螬发生量与种类数在一年之中呈“n”型变化,8月与10月份最高,而3月份与12月份未发现蛴螬虫情。农田蛴螬发生种类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同一年度内或不同年度间蛴螬优势种存在差异,其中2011年8月份与10月份蛴螬优势种为暗黑鳃金龟,次要种类分别为小阔胫绢金龟Maladera ovatula(Fairmaire)与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Fabricius),而2012年8月份该地优势种类为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10月份优势种为小阔胫绢金龟。土壤类型是影响蛴螬发生的重要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土质间蛴螬发生数量差异显著,沙土最大、沙壤土次之、粘土最少;NMDS与ANOSM分析显示,不同土质间蛴螬群落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拌种防治对比试验中,防治与不防治农田间虫量存在显著差异;防治田块不同时期虫量差异显著,未防治田块则无显著差异。3、萧县地区杨树林共分布蛴螬3科9种,优势种为小阔胫绢金龟、东方绢金龟与暗黑鳃金龟,其种类分布、优势种与农田调查结果相一致。萧县地区的树林间蛴螬数量与种类发生曲线与农田基本吻合,体现出相似的“n”型时序变化。但与农田不同,树林间于越冬及小麦返青期调查中仍有一定蛴螬虫量存在。使用萧县地区杨树林3月份调查结果作为横坐标,以萧县8月份大豆田调查结果为纵坐标,发现二者间存在着较强线性联系,表明了其紧密联系。但结论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