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磁铁矿预制铁酸钙烧结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烧结-高炉-转炉为核心的钢铁长流程生产工艺仍在我国的钢铁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将持续较长的时间。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现已建成完整的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基于长流程的钢铁冶金、钒冶金和基于电炉流程的钛冶金工艺体系,实现了铁、钒、钛三大元素的提取和利用。钒钛磁铁矿TiO2含量较高,属于典型的难烧结铁矿,为了保证烧结矿质量,往往需要增加配碳量以提高烧结液相量,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从提高钒钛资源富集率、回收率的角度考虑,在烧结过程中提高钒钛磁铁矿配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提高钒钛磁铁矿烧结配比时,既保证烧结矿质量、又降低烧结配碳量成为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钒钛磁铁矿为研究对象,提出预制铁酸钙烧结新技术,以期强化钒钛磁铁矿的烧结过程,进一步完善钒钛磁铁矿的烧结理论,为高配比钒钛磁铁矿的低碳烧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热力学计算表明配加铁酸钙不会显著影响烧结混合料的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但烧结液相量呈略微增加的趋势。铁酸钙和钒钛磁铁矿混合料在焙烧过程中,液相生成量和固-液同化程度随着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温度升高,体系中未反应钒钛矿比例下降,磁铁矿晶粒趋于规则;随着烧结时间增加,液相生成量增多,体系表观粘度降低,基体致密度提高,由粒状结构向熔蚀结构转变。烧结氧分压从0.005 atm增加到0.05 atm,针状铁酸钙和二次赤铁矿开始出现,烧结基体分布着大量的熔蚀结构,氧分压继续提高,铁酸钙形貌由针状转变成为块状,赤铁矿含量显著增加。铁酸钙的加入可有效增加液相量,加强固-液同化反应,促进熔蚀结构的发展,提高烧结矿中的SFCA数量,增加烧结基体致密度。混匀料在升温过程中铁酸钙液相的生成存在三个吸热峰:CF+CF2→L的共熔,SFCA-I及SFCA的熔化;预制铁酸钙的加入可降低混匀料初始液相的产生温度,促进铁氧化物向初始液相中熔解,增加烧结液相量,提高结晶过程中析出的铁酸钙含量。钒钛磁铁矿-铁酸钙体系的润湿反应后物相由Ca O·Fe2O3、Ca3TiFe2O8、和(Fe,Mg)3O4组成;相比于Fe3O4,钒钛磁铁矿中的TiO2、Mg O改变了产物成分,抑制了铁酸钙对钒钛磁铁矿的润湿作用。(2)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钒钛烧结矿中的重要含钛物相-钛榴石(Ca3Fe2Si1.58Ti1.42O12)以及在钒钛磁铁矿-铁酸钙润湿体系中新发现的钛铁酸钙(Ca3TiFe2O8),并完善了其冶金性能基础数据。钛榴石抗压强度为11.35~16.27 Mpa,熔点为1229℃。非等温还原结果显示,钛榴石可一步还原为金属Fe、钙钛矿与硅灰石,其开始还原温度为500℃,温度升高到900℃时,钛榴石的还原度仅为25%,完全还原温度为1150℃;钛铁酸钙的开始还原温度约700℃,还原温度为900℃时,还原度可达64%;中温还原性较好,与CF、CF2较为接近,还原产物为Fe,Ca O,和Ca O·TiO2;烧结矿中典型物相的中温(900℃)还原性能顺序为:赤铁矿>磁铁矿>铁酸半钙>铁酸一钙>钛铁酸钙>铁酸二钙>钙铁橄榄石>钛榴石。测得了钛榴石和钛铁酸钙的高温热容。钛榴石与钒钛磁铁矿基板不润湿,原因是TiO2扩散进入熔体而析出大量微米级(1~2μm)的钙钛矿晶体,限制渣样在基板上的铺展;钛榴石在钒钛磁铁矿基板或磁铁矿基板上润湿结束后,渣-基界面均有宏观裂纹产生。(3)提高钒钛磁铁矿在含铁物料中的配比,成品率、转鼓强度整体呈先稳定后下降的趋势,转折点为70%。碱度由2.0增加到2.8,成品率稳步提高;烧结矿中钙钛矿和铁酸钙含量均增加。随着烧结配碳量从5.5 wt.%降低到3.4 wt.%,烧结矿成品率呈线性下降的趋势;碳含量降低后抑制烧结还原性气氛并降低烧结温度,烧结矿中磁铁矿、钙钛矿含量逐渐降低。预制铁酸钙配比由0 wt.%增加到4.64 wt.%,成品率、转鼓强度呈先稳定后升高的趋势;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增加,呈针状或长条状,与磁铁矿共同组成熔蚀结构,烧结矿基体致密,气孔以小孔厚壁形式出现。预制铁酸钙技术可改善烧结矿还原性与低温还原粉化性能。通过降低燃料粒度以增加焦炭燃烧速率、运用返矿镶嵌以提高料层透气性均能够有效降低烧结时间,强化预制铁酸钙烧结技术,保证钒钛磁铁矿烧结利用系数、成品率和转鼓强度的稳定,可以降低烧结30 wt.%的燃料配比。(4)预制铁酸钙烧结技术的核心机理在于:增加初始铁酸钙含量,促进初始液相的生成,推动固-液同化作用的发展,增加烧结液相量,减少未反应铁矿石的比例,抑制钙钛矿的产生,提高烧结液相粘接能力,优化烧结矿微观形貌,发展针状铁酸钙和交织熔蚀结构。基于烧结热制度理论,明确了熔化区面积与烧结矿成品率、以及配碳量与熔化区面积的线性关系,提出了预制铁酸钙等效热的概念,通过烧结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计算得到铁酸钙的等效热量为13846.96 k J/kg;建立了传统条件与预制铁酸钙烧结条件下的热制度模式,分析了熔化区面积和成品率在不同配碳量、预制铁酸钙和燃料粒度条件下的关系,建立了配碳量与预制铁酸钙的配料模型,模型预测结果符合二次函数变化规律,MCF=0.55483·M~2Coke-6.63821·MCoke+20.92557,完善了预制铁酸钙烧结基础理论。
其他文献
虽然铁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储量丰富,但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生物可利用性极低,导致铁成为海洋与淡水环境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蓝藻对铁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光合生物。蓝藻中铁用于多种酶和蛋白质的组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的生物过程。因此,铁限制会影响蓝藻的生理特性,改变蓝藻细胞的化学计量关系,影响碳、氮等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微囊藻(Microcyst
学位
借助成熟的挤出造粒和注塑成型工艺,人们可以低成本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精度高、耐腐蚀、质轻且性能稳定的短切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SFRTPC)结构件。目前,SFRTPC在航空航天装备、军工装备以及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服役时经常面临极端高、低温环境,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纤维/基体界面应力传递效率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目前,有关SFRTPC力学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室温性
学位
操控员手动控制港口长效抑尘系统,通过现场反馈使用效果进行调整的操作方式,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不足等问题。文中通过研究煤炭含水率与起尘关系、使用粉尘检测仪检测粉尘浓度以及使用超声波物位计检测粉尘浓度等方法,研究翻车机底层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减少人工参与,提升控制精准度。测试结果显示,采取超声波物位计检测粉尘浓度与翻车机、堆料机起尘规律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翻车机底层洒水自动控制程序,可实现翻车机底层
期刊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创新应用的爆发式增长,边缘计算正引领着移动应用朝着功能更强、量级更轻和体验更好的方向发展。它以计算卸载技术为突破点,为移动设备带来了低时延的本地算力、存储和网络资源,彻底改变了面向终端设备能力开发移动应用的传统模式。突破了终端硬件资源决定应用体验上限的限制,有效弥补了移动设备硬件发展放缓和软件算力需求激增之间的性能缺口。作为边缘计算的核心功能之一,计算卸载将移动应用中的
学位
地表水源藻类爆发期间,常规净水工艺难以去除的藻类有机物(AOM)给饮用水处理带来巨大挑战。水处理系统中残留的AOM不仅会加剧超滤单元膜污染,而且AOM中嗅味物质、藻毒素及次生消毒副产物会显著影响供水水质,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因此亟需有效去除AOM并控制其引起的超滤膜污染,以保障高藻期的饮用水处理效果。臭氧(O3)氧化技术被用来处理水中AOM,但O3对AOM矿化率较低,对AOM引起的膜污染缓解效果有限
学位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实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论文选取影片《跨过鸭绿江》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讲—怎么讲—讲什么—谁在讲”四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诠释,将叙事的主体性作为核心要素,
期刊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岛资源,海岛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极高的价值。可靠的供电是全面发挥海岛价值的前提。然而,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塑造了其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双碳”目标对于电力行业的减排要求,海岛供电亟需摆脱对化石燃料机组的依赖。为此,就地开发海岛新能源,建设海岛低碳微电网,对于扭转供电对海岛环境破坏的趋势、兼顾供电的经济和低碳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学位
基于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柔性压阻传感器在健康监测、人体运动跟踪、电子皮肤、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对基于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柔性压阻传感器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可穿戴性等方面。柔性可穿戴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多集中于常温环境,缺乏对传感器宽温域下综合性能的系统研究,尚未有针对复杂环境工况用高性能柔性
学位
超快光纤激光器以其超短脉冲宽度、超高重复频率以及超宽光谱成分,已广泛应用于光谱学、光通信、先进制造、精密测量、医学成像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应用场景逐渐瞬时化,超快激光作为加载信息的工具,其本身的瞬态特征变化将阻碍对被测对象瞬态信息的提取,并且伴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超快激光所表现出的物理特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在激光形成与调控过程中,光参量的演变将破坏与重塑腔内线性与非线性效应的平衡状态,产生难以预
学位
鉴于节能减排以及高安全性的使用需求,含铝中锰钢成为近年来钢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前期开发的0.1C5Mn3Al层状双相钢研究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室温冷锻(CF)、高温热轧(HR)和中温拉拔(WD)等不同制备工艺及后续退火对层状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工艺变形及退火过程中层状双相钢的微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