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Ti-25Nb-25Ta合金变形显微结构演变的电子显微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利用多种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亚稳β型Ti-25Nb-25Ta合金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332}<113>孪晶变形结构的演变过程及交叉现象,同时对拉伸变形末期合金的变形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在变形过程中{332}<113>孪晶的生长增殖特点和演变趋势,以及确定塑性变形末期合金的变形结构特征,为实现有针对性的调控合金材料的微观结构、改善材料的宏观性能、加强合金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联系以及开发高性能的生物医用合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首先,为了研究塑性变形时{332}<113>孪晶的演变趋势,对Ti-25Nb-25Ta合金进行了室温拉伸变形。结果表明:Ti-25Nb-25Ta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孪晶宽度不断增加,孪晶形态由变形初期的平直细条带状逐渐变为宽窄不一的条带状,至变形末期部分孪晶呈破碎状,孪晶界严重扭曲变形。同时,{332}<113>孪晶与基体的晶体学取向差逐渐改变,波动范围逐渐增大,由初期的50.5°增大到末期46°~56°之间。同一个{332}<113>孪晶两侧界面与基体的晶体学取向差之间的差值也由初期的0°增大到末期的6°左右。其次,发现在拉伸变形量为20%时,晶粒内部会产生多种{332}<113>孪晶变体,不同孪晶变体之间形成网状的孪晶条带状结构。对两种{332}<113>孪晶变体的交叉现象进行EBSD分析表明:不同{332}<113>孪晶变体的交叉作用会导致交叉区域出现较大的局部晶格畸变,且交叉界面处晶格畸变程度最为严重。交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叉区域相对于不同孪晶变体和基体的取向。最后,为了揭示拉伸变形末期Ti-25Nb-25Ta合金的变形结构特征,运用TEM对合金样品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表明:合金内部存在着多种组态的孪晶-ω相伴生结构,包括Z字形孪晶-ω相-孪晶组态、孪晶-多个ω相-多个孪晶组态。并基于位错分解理论,讨论了伴生结构形成的原因。同时观察到拉伸变形末期已形成的{332}<113>孪晶内部能进一步发生变形,形成应力诱发ω相和二次{112}<111>孪晶,进一步的分割细化晶粒。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致密Cu-11.9Al-2.5Mn(wt%)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阻尼行为及淬火空位的演变行为及其对于该合金阻尼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渗流技术制备了以宏观石墨颗粒为阻尼
学位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具有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特异的环境敏感性,在科学界引起浓厚的兴趣。本文针对银纳米颗粒与SiO2组成的体系,对银浓度、环境
学位
本论文介绍了极端条件下核物质性质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常用的几种微观核多体方法,系统描述了核物质中的基态关联效应、温度效应对单核子势的影响和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1S0态中
近来,太赫兹技术成为了一个相当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太赫兹技术的研究已经涉及了材料,物理,化学,医学,生物,成像等各个领域。人们对太赫兹技术的兴趣正是因为它如此广泛的潜在应用
本文首先综述了全息Schwinger效应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并比较了现有的计算方法的优劣性。然后回顾了转动探针D3膜的方法和引入过程,接下来综述了DBI作用量和Born-Infeld拉格
在本论文中,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高(002)取向的氮化铝薄膜,结合等离子体刻蚀和聚焦离子束(FIB)微纳米加工技术制作了表面涂敷了氮化铝薄膜的纳米硅锥、氮化铝纳米锥阵列
硫系半导体GeSbTe(GST)合金由于其具有超快且可逆的相变特性,同时伴随相变过程而发生着物理性能的巨大改变,成为了最具应用潜力的相变存储材料。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科研工作者们
Terahertz(简称THz)波成像技术是最近十余年来发展最迅速的成像技术之一,它在生物医学、化学、质量检测等领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THz波通过样品透射或反射后,其相位和振幅将携
本文综合利用多种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纯镁与其合金在强加工变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