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外周血炎性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及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探究NLR、PLR、MLR及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上的诊断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外周血炎性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及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探究NLR、PLR、MLR及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上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后,共有170名患者入选EC组,选取同一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对照组,共165例。收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临床病理资料等,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LR、PLR、MLR及CA125单独及联合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应用ROC曲线确定NLR、PLR、MLR及CA125诊断EC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NLR、PLR、CA125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L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通过ROC曲线得出,NLR、PLR、MLR及CA125单独预测子宫内膜癌的AUC值分别为 0.713、0.585、0.534、0.70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2.05、123.14、0.19、22.4 U/mL,NLR及CA125对E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PLR和MLR对EC的诊断价值较低。3.NLR与E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高NLR组患者病理分期较晚,趋向于中低分化,肌层浸润程度较深。PLR与E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累及情况相关(P<0.05),高PLR组患者病理分期较晚,趋向于中低分化,宫颈间质累及程度高。CA125与E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高CA125组患者病理分期较晚,趋向于中低分化,肌层浸润程度较深。MLR与EC患者的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累及情况、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4.根据Speraman相关分析表明,CA125与NLR、PLR呈正相关(P<0.001,P<0.05),NLR、PLR、MLR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5.NLR、PLR、MLR三项指标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的AUC值为0.761,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敏感性为0.700,特异性为0.679。NLR、PLR、MLR联合CA12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的AUC值为0.812,明显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EC的AUC值,敏感性为0.900,特异性为0.588。6.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PLR、CA125的OR值分别为2.546、1.012、1.150,P<0.05,可见NLR、PLR、CA125水平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NLR、PLR、CA125水平较高,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无创、性价比高的生物标记物,是潜在的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指标。2.NLR及PLR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NLR、PLR、MLR、CA125联合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3.NLR及CA125与EC患者病理分期晚、中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对术前评估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LR与EC患者病理分期晚、中低分化、宫颈累及程度呈正相关,对术前评估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是否累及宫颈间质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NLR、PLR、CA125水平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18年8月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该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虫媒DNA病毒,其基因组约为170-193 kb,含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甲状腺激素和放射性碘疗法均可以治愈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但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无效。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Gli1转录因子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通路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Shh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被高度激活;该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促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疫病,其中H9N2亚型AI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学意义。灭活疫苗的免疫是我国目前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存在抗原谱窄,诱导免疫类型单一等问题,难以应对抗原的快速变异,所以免疫的养殖场仍时有暴发疫情的现象。相比之下,冷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全世界面临挑战的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原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存在于宿主肠道,可引起腹泻、呕吐等疾病,至今已发现沙门氏菌包含2600多种血清型,不仅给养殖业带来较大损失,还对人类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一定威胁。准确而快速的沙门氏菌诊断方法,是防止该病的关键。沙门氏菌Peg菌毛通过介导细菌与宿主黏附定植的互作,作为影响沙门氏菌致病性的重要黏附定植因子存在于D群沙门氏
乙烷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是一种高效基因诱变剂,通过ENU诱导小鼠突变技术,可获得大量与人类及部分其他动物疾病相似的小鼠模型,用于致病基因的鉴定并且有助于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预防措施及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筛选)。本实验利用ENU诱导小鼠突变,获得一例显性遗传的角膜病小鼠模型,并对该小鼠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以及角膜组织病理学分析,具体工作如下: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自1992年在我国首次分离以来,逐渐在我国广泛传播并呈地方流行性。疫苗免疫是预防H9N2亚型禽流感最主要的措施,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和疫苗的主要组成,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和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分离率上升,而且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分离到,不同于以往的明显冬春季节分离率高的分布特点,可能跟病毒对热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家禽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基于药物防治诱发的耐药虫株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现阶段球虫病的防治开始逐渐由依靠化学药物转向免疫预防。球虫生活史复杂,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不同抗原,其中有性生殖阶段的配子体抗原,已被报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克隆了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体抗原基因Etgam56,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并对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特异性、抗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兽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对近三年从江苏某种鸡场分离获得的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性与耐药基因检测,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该种鸡场2013~2020年鸡白痢沙门菌对抗菌药物
沙门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其防治一般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引起了细菌多重耐药性、药物残留、食品安全、环境菌群不平衡等问题。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其主要宿主为细菌,因此自发现便用于预防及治疗细菌感染。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具有分布广、易筛选、高度的宿主专一性、增殖能力强、安全性高、研发成本低等优势。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广泛
Toll样受体是一种高度保守的Ⅰ型跨膜糖蛋白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多种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快速启动免疫应答,在机体的抗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06年,Higgs等对鸡的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定位于鸡的第三条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将之命名为鸡Toll样受体15(Chicken toll like receptor 15,ChTLR15)。迄今,除邢波建等制备出ChTLR15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