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学科是大学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从1987年至今,我国共进行了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确立了由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所组成的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起源于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历史条件下,以重点大学建设为背景,于1985年发端,历经1986—1987年第一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2001—2002年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和2006—2007年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端时期大致相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并不断深化。在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得以确立并不断运行期间,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明显具有政策性、层级性与封闭性的特征。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贡献主要在于重点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重点学科学术竞争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也具有一些弊端,主要有重点学科标准的相对性、重点学科数量的计划性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行政性等。在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期间,学科发展的不均衡以及“马太效应”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影响、学科建设中的评价观念“择优”与“去劣”的矛盾、学科建设思路等问题都是值得反思与探讨的。在未来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中,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未来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政策选择上,首先要逐步淡化重点学科建设中的行政主导,明确重点学科应由谁来评、怎么评、评多少的问题,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真正交由学者与大学。其次,要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退出机制,实施重点学科标杆管理,完善重点学科评估制度,强化重点学科淘汰机制。最后,要缩小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差距,在观念上实现重点学科从学科等级到学术荣誉的转变,在经费投入上实现重点学科经费由定向投入到竞争性投入的转变,在学科建设思路上实现由重“点”建设到科际整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