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PV亚型、HLA- 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从遗传易感性方面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1)采用香港凯普公司建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试剂盒,是以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为平台,利用导流杂交的原理,在已经固定好核酸探针的低密度基因芯片膜上,一次性快速检测111例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和同一地区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进行HPV21种亚型(包括13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5种低危亚型:6,11,42,43,44;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53,66和CP8304型);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法,对111例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和同一地区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进行DQBI*02-06等位基因的检测,并比较各等位基因在二组受试群体之间的分布频率;3)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 ism,PCR-RFLP)检测了111例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区-308 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第一内含子252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并与同一地区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
结果:1)11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阳性共91例,HPV总感染率81.9%(91/111),100例健康对照组中HPV阳性9例。选择HPV阳性的91例宫颈癌组织及9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导流杂交原理对HPV各亚型进行分型发现,9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各亚型共出现102次(计算HPV出现的频率时若一例宫颈癌患者被多重感染 HPV16、18,其中的HPV16及HPV18各算一次),其中HPV16型感染者83例,HPV16感染在子宫颈癌中占的比例为74.8%(83/111),其次18型占4.50%(5/111)、58型3.60%(4/111),68型2.70%(3/111),31型1.80%(2/111),45型0.90%(1/111),56型、6型、39及59型各占0.90%(1/111)。HPV各亚型在HPV阳性的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出现的频率排序为:HPV16型占91.2%(83/91),18型5.56%(5/91)、58型4.40%(4/91)、68型3.30%(3/91)、31型2.20%(2/91)、39型1.10%(1/91)、45、56、59、6型分别为1.10%(1/91)。多重感染(同时存在两种亚型或两种以上亚型者)11例,占9.90%(11/111),其中包括:HPV16+58,3例;16+18,1例;16+31,2例;16+45,1例;16+39,1例;16+68,2例;6+5,1例。10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阳性者为9例,阳性率为9.00%,其中HPV16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00%(2/100),HPV18和HPV58的感染率各为2.00%(2/100),其次为HPV68,HPV53及HPV43的感染率均为1.00%(1/100),其他HPV亚型均未检测出。比较两组HPV16的阳性率,宫颈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2=115.8,P<0.01);HPV16型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例宫颈癌患者年龄分布为28~66岁。其中20~29岁患者6例,占5.41%(6/111),30~39岁患者共34例,占30.6%(34/111),40~49岁患者49例,占44.1%(49/111),50~59岁患者15例,占13.5%(15/111),60~69岁患者7例,占6.31%(7/111),由此可见,40~49岁段为宫颈癌的高发年龄。其中年轻组(≤35岁)与中老年组(>35岁)比较,年轻组HPV16型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2)HLA-DQB1*02、03、04、05、06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7.0%,32.4%,2.70%,10.4%,21.2%,对照组分别为:23.0%,52.0%,2.00%,7.00%,11.5%。HLA-DQB1*03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674,P=0.031,OR=0.607,95%CI=1.042-2.4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LA-DQB1*06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112,P=0.008,OR=2.067,95% CI=1.204-3.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中HLA-DQB1*06阳性表达者HPV16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者(x2=4.907,P=0.027,OR=2.733 95% CI=1.092-6.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HLA-DQB1*06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妇女更容易被HPV16感染。但HLA-DQBI*06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F-α-308三种基因型为:G/G、G/A、A/A。在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5.0%、48.6%、6.30%;对照组中分别为72.0%、18.0%、10.0%。两种等位基因为:G、A,在子宫颈癌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9.4%、61.3%,对照组分别为81.0%、19.0%。子宫颈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308 G/A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8.6%,18%,P<0.01);子宫颈癌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30.6%,19%,P<0.01),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308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结论:(1)本课题采用的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宫颈组织中多种HPV亚型检测,此检测操作简便可靠,高通量并快速,可以准确的分型,可以判断多重感染,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是可靠HPV分型检测手段,可广泛用于临床上。本次研究结果提示HPV各亚型在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子宫颈癌中出现的频率排序HPV16最高,其次为HPV18,HPV58,HPV68,HPV31等。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多重感染的类型以HPV16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即HPV16与其他类型合并感染,但多重感染的比例较低,类型较单一,这可能与此民族基本居住在新疆,移动较少、与其他民族同婚极少、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40-49岁段为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的高发年龄,年轻组HPV16型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提示HPV 16 感染有可能是导致年轻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原因之一,HPV16型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出HPV16型感染可能在宫颈癌进展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2)对HLA-Ⅱ类基因DQ区,即DQBI基因分型发现,HLA-DQB1*03等位基因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负相关,HLA-DQB1*06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正相关,提示前者可能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而后者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相关。HLA-DQB1与HPV感染的关系表示,HLA-DQB1*06基因型可能增加了HPV16阳性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可能为决定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的遗传成分。但HLA-DQBI*06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遗传易感基因,G/A杂合子基因型个体较易患子宫颈癌。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转移可能相关,G/A型的子宫颈癌患者,癌趋于低分化并容易淋巴转移。说明G/A基因型可能与维吾尔族宫颈癌进展及预后有关。但TNF-α-308不同基因型分布与子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无关。G/A基因型与HPV16阳性宫颈癌之间呈正相关,说明TNFα-308G/A基因型可能增加了HPV16阳性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
肿瘤坏死因子β+252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无关。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NFβ+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PV16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推出肿瘤坏死因子β(+252)位点多态性在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易感性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