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道路交通事故及其引起的伤亡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各类机动车交通伤害中,农用车辆造成的交通伤害不容忽视。在发达国家,即使在道路交通伤害整体发生率下降的情况下,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仍然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中国农用车保有量大,数据显示农用车保有量已从2003年的1476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279万辆。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率和严重程度高,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重要的职业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但是目前国外的研究多是基于交通部门所提供的报告数据,且多是简单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国内则缺乏农用车交通伤害的监测系统和报告数据,关于交通伤害的统计数据多将农用车辆归结为“其他类”,关于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通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弥补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不足,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分析农用车交通伤害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关预防策略和措施,为预防和减少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了解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性地构建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3、提出预防和减少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策略和措施。研究方法:1、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宜兴市农用车驾驶员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生活情况、驾驶行为、驾驶情绪及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利用横断面调查得到的数据,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测量模型,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和文献、经验法则、研究目的等建立结构模型,利用均数方差调整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3、病例交叉研究:以参加年度审验工作的,过去曾发生过道路交通事故的农用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1:1配对的单向病例交叉设计,收集事故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的某段时间内的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和未发生事故的某段时间内的研究因素暴露情况。比较危险期和对照期内研究因素暴露频率,分析所研究因素是否是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4、预防策略与措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与农用车驾驶员及农机站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参照“5E”伤害预防综合策略,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关于农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结果:1、横断面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422份,有效率为94.8%。宜兴市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约为7.2%(103/14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车祸史(OR=2.90,95%CI:1.67-5.04)、视力(OR=2.33,95%CI:1.22-4.43)、睡眠障碍(OR=2.03,95%CI:1.10-3.76)、酒后驾车史(OR=5.96,95%CI:2.86~-12.39)、生活压力很大(OR=3.38,95%CI:1.21-9.39)、疲劳驾驶(OR=2.25,95%CI:1.28-3.95)、驾驶焦虑/担心(OR=2.05,95%CI:1.19-3.52)、驾驶愤怒(OR=I.95,95%CI:1.15-3.30)为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2、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驾驶行为、驾驶情绪对农用车交通事故发生有直接影响,其总效应分别为0.230、0.658,个人特征、身心状况对交通事故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个人特征通过影响驾驶行为从而间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总效应为-0.066,身心状况通过影响驾驶行为和驾驶情绪间接影响交通事故发生,总效应为0.708;3、病例交叉研究共获得有效问卷94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烦躁/焦虑(OR=24.63,95%CI:3.10-195.60)、注意力不集中(OR=9.37,95%CI:2.35-37.41)、操作不当(OR=20.74,95%CI:2.82-152.70)、违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OR=12.53,95%CI:2.94~53.47)4个瞬时因素与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关。研究结论:1、宜兴市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影响宜兴市居民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2、车祸史、视力、睡眠障碍、酒后驾车史、生活压力、疲劳驾驶、驾驶焦虑/担心、驾驶愤怒为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当、违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4个瞬时因素与农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关;3、结构方程模型可用于分析农用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今后需要完善研究设计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