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僵菌(Metarhizium)是广谱性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农林害虫。在综合管理中,利用其进行害虫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绿僵菌制剂开发、生产以及林间应用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菌株优劣不齐、菌种不稳定、产孢量不理想、生产工艺不规范和不配套、制剂质量不稳定,以及对林间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绿僵菌菌株稳定性、产孢因素、产品质量和林间应用等核心技术问题的研究,为绿僵菌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产生重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了绿僵菌的继代培养、液固两相培养、混剂毒力测定以及林间应用等几方面的研究,为绿僵菌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绿僵菌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碳、氮源以及碳氮比培养基上的继代培养,发现供试菌株在6种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大部分出现了菌落局变、菌苔瘠薄、生长缓慢或菌丝徒长以及产孢量下降、毒力降低等退化性状,但是它们的变异程度又不尽相同。其中M337在不同碳、氮源以及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上均表现出上述类似的变异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在继代培养中部分菌株出现菌落局变现象,所产生分离子的形态和颜色均不同于母株。其中M337变异菌株经过毒力测定,证明其毒力明显低于出发母株。同时我们注意到M103、M104和M335菌株在营养丰富、碳氮均衡的培养基如SDAY和PPDA上生长速率基本趋于稳定,产孢量也比较稳定或略有上升,但是其中M335和M336菌株在6代或7代以后也会出现产孢量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菌株自身的遗传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培养基的组成性质有很大关系。 M337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以乳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却都表现逐代增加的现象。在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其中在以花生和麦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M33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总体来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在以黄豆和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虽然逐代上升,但是产孢量却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不同碳氮比试验中,M337在20/10的碳氮比例的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和产孢量都同时在逐代增加,这对M337菌株的稳定保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绿僵菌的液固两相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的大小决定了菌种在发酵液中的生长速度,10%的初始接种量为最佳选择;绿僵菌的生长及代谢均受pH值的影响,液体发酵起始的pH在6.0~7.0,有利于最终的产孢;发酵72h左右的菌液接入载体,其产孢量最大,因为此时菌龄适中,菌丝活力最强、生长速度最快,菌液的粘度大,接入到载体上的粘附性好,是接种的最佳时期;虽然光照对有些真菌的产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试验表明,黑暗培养更利于绿僵菌产孢;绿僵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以满足菌丝生长和产孢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但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污染,同时影响物料的疏松度和通气状况,不利于产孢,本研究表明,采用95%左右的培养环境湿度为最佳;适当增加一定的补充碳源和氮源对绿僵菌的产孢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试验表明,和对照相比,加入2%的蔗糖和0.20%的KNO3溶液,对产孢有极显著影响;对培养料进行灭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