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Ⅰ型疱疹病毒感染所致面神经麻痹小鼠的动物模型,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干预,观察针刺“颊车”、“合谷”穴对病毒性面神经麻痹小鼠的治疗效应,拟揭示针刺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分子信号机制,为临床治疗面神经麻痹及其选穴配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由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用(质量合格证号:scxkc(111)2008-24) BALB/c小鼠120只,雌鼠和雄鼠各一半,体重17.5-21.5g,将所选小鼠随机的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30只,每组再进一步分为治疗3、7、14天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于神经断端滴加病毒液,生理盐水组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经模型评估存在面神经麻痹的小鼠,按照分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电针组进行针刺加电针治疗,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动物固定后不进行任何治疗。鼠架固定后,电针组局部选用颊车穴,远端选用合谷穴,颊车穴、合谷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连接G6805电针仪进行治疗,施以频率为3-4Hz,强度为1-2V的连续波,刺激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且小鼠能保持安静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分别治疗3、7、14天。各组分别于治疗的第3、7、14天,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后快速断头,并采集小鼠患侧眼眶血、面神经全程(包括膝状神经节)以及大脑、脑干。运用组织形态学、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各实验组HSV-1DNA、 NF-κB、IκBα、NF-κBmRNA、IL-1β、TNF-α等指标的表达。结果:1、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小鼠的效应指标结果:针刺第3天,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无明显面神经麻痹症状;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眨眼反射减少(P<0.01)、触须运动减少(P<0.01)、鼻尖位置偏离(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眨眼反射增多(P<0.01)、眨眼反射评分显著降低(P<0.01)、触须运动显著增大(P<0.01)、鼻尖位置显著归正(P<0.01)。针刺第7天,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无明显面神经麻痹症状;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眨眼反射显著减少(P<0.01)、触须运动显著减少(P<0.01)、鼻尖位置显著偏离(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眨眼反射增多(P<0.01)、眨眼反射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触须运动极显著增大(P<0.01)、鼻尖位置极显著归正(P<0.01)。针刺第14天,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双无明显面神经麻痹症状;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眨眼反射减少(P<0.01)、触须运动减少(P<0.01)、鼻尖位置偏离(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眨眼反射增多(P<0.01)、眨眼反射评分显著降低(P<0.01)、触须运动显著增大(P<0.01)、鼻尖位置显著归正(P<0.01)。2、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检测结果:针刺第3、7、14天,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面神经麻痹小鼠面神经、脑干、膝状神经节、大脑皮层面神经核细胞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表达极显著增大(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面神经、脑干、膝状神经节、大脑皮层面神经核细胞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有极显著降低(P<0.01),14天时几乎无表达。针刺组组内比较,第14天面神经、脑干、膝状神经节、大脑皮层面神经核细胞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表达较第3天、7天有显著下降,模型组组内比较,第14天面神经、脑干、膝状神经节、大脑皮层面神经核细胞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表达有所下降。模型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表达的下降幅度远小于针刺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DNA表达的下降幅度。3、NF-κB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的表达量从第3天就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逐渐达到峰值,而14天时有所恢复,但值仍显著的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在3、7、14天三个时间点核内NF-κB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小鼠感染病毒3天后,面神经细胞核中IκBα的表达量显著下降,3天和7天处于较低水平,14天IκBα的表达量虽然有所上升,但也显著的小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对照,针刺组在3天、7天、14天三个时间点IκBα的表达量都明显的升高(P<0.05)。5、血清IL-1β、TNF-α水平检测结果:小鼠患面神经麻痹后第3天IL-1β、TNF-α开始升高(P<0.05);7天达到高峰,14天模型组出现下降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面神经麻痹小鼠在3、7、14天三个时间点,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1、在NF-κB信号通路中,针刺效应与IκBα呈负相关;针刺效应与NF-κB、NF-κBmRNA、IL-1β和TNF-α呈正相关。2、针刺可以使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针刺可以使面神经麻痹效应指标、神经元、血旺细胞趋于正常,通过调节NF-κB、NF-κBmRNA、IκBα、IL-1β、TNF-α来达到抗炎的目的。3、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有累积效应,针刺通过较长周期刺激可使HSV-1、IL-1β、TNF-α持续减少从而使抗炎抗感染的疗效更加明显。综上,结论提示针刺可以在急性期有效地通过调节NF-κB信号传导通路来治疗面神经麻痹,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趋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