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制作新西兰大白兔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模型及后适应模型,对比检测血清中SOD、CRP、cTnI的含量及心肌无复流范围和梗死范围的变化,探讨缺血后适应干预对兔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的影响,为后适应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健康雄性,体重在2-3Kg之间,均为清洁良种兔,饲养于青岛康大兔业有限公司)共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Sham)组、手术组(R/I)和缺血后适应组(IPOC)组,每组各10只,分别制备AMI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的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1小时,再灌注2小时),其中R/I组结扎1h后直接再通2h,建立AMI及再灌注模型;IPOC组结扎1h,再通前1min,给予再通30s/结扎30s为一个的循环,重复3次后再松解冠脉,完全再通2 h,建立缺血后适应的模型;正常对照组制作在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下心肌内只穿线不结扎的动物模型,模型不发生AMI,也无再灌注,各观察时间点同其它两组,即穿线前5min、穿线后1小时、穿线后3小时分别采血。其余2组分别于冠脉左回旋支结扎前5min、结扎冠脉回旋支1h末及再灌注2h末,剥离颈动脉进行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时间点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及表达进行检测;术后采用心肌病理染色确定缺血区、无复流区及梗死区的面积,依照缺血区心肌面积/左心室室壁心肌面积计算出缺血区心肌范围(ligation area, L A),依无复流区面积/缺血区心肌面积计算出心肌无复流心肌范围(area of no reflow, ANR),梗死心肌面积/缺血区心肌面积之比计算出梗死心肌范围(necrosis area, NA)。结果:1.IPOC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明显小于R/I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于结扎前5min所采血标本比较,三组血清中SOD、CRP、cTnI的含量及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于结冠状动脉1h末及再灌注2h末所采血标本比较,R/I组、IPOC组较Sham组,血清中SOD、CRP、cTnI含量及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扎1h末IPOC组与R/I组比较,血清中SOD、CRP、cTnI含量及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再灌注2h末IPOC组与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扎1小时末IPOC组与R/I组比较,心肌缺血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无复流的范围R/I组与IPOC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缺血后适应可改善兔AMI再灌注后无复流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坏死的程度,最终减轻无复流的发生;2.抗氧化、减轻AMI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