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2009年底全省GDP达19480.46亿元,占全国GDP的5.7%,是1978年的119.57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部六省中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1位;人均GDP为20597元,是全国的87.73%分别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部六省第10位和第4位。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虽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体现,同时保持适度的差异有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际间的竞争与合作等,但差异的过度扩大就会阻碍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形成富者亦富,贫者亦贫的“马太效应”,从而制约全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河南省是我国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的人口和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本省,还关系着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如何把握区域差异的适度性并针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适宜的区域发展政策,以促进河南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状况进行阐述,利用单指标变量GDP测算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及历史演变格局,得出河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象比较突出并有逐步扩大趋势这样一种结论。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地区分类最后,依据以上分析结论,从自然基础、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入手,并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证;针对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提出一些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可概括为:在至少保持经济发展效率的前提下,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缩小其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防止加重地区发展两级分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制度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协调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发展积聚经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化与升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点—轴”扩散效应,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