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年以来,秘密社会作为反政府的力量长期存在,虽经历代统治者采取严厉镇压措施,但是始终难以将其根绝。清末民初,秘密社会逐渐发生蜕变,民间秘密教门发展为会道门。民国时期,由于国家的控制力减弱,会道门得到了大发展,有的在社会上公开活动,成为社会公益团体或慈善团体;有的则拥有武装力量,成为民间地方政治势力的统治者,对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冀南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由于政府控制力比较薄弱,造成了冀南、鲁西、豫北等地的匪患严重,秘密教门活动频繁。冀南的秘密教门历史悠久,是明清时期多种秘密教门的发源地或活动地,并多次爆发反政府的武装起义。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比较薄弱,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面对严重的匪患,冀南地方士绅组织民团来防御土匪,而民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会道门武装发展而来,成为他们维护乡村统治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民国时期的会道门为例,按照民国时期的四个阶段,来展示在不同时期冀南地区会道门的发展情况。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土匪蜂起,会道门武装的最初活动主要是抵御土匪。国民军北伐时,由于奉系军阀的横征暴敛,在共产党的指导下,会道门发动了反对苛捐杂税、打倒军阀的活动,对国民大革命起了支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的相对稳定,会道门的反政府活动日益减少,主要活动表现为是新式会道门的慈善活动。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入侵,社会再次失控,会道门第二次兴起,几乎各县各村都有会道门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民间武装力量。共产党、国民党、日伪军对会道门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政治势力的角逐面前,会道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有的成为日寇的侵略工具,有的成为国民党的反共工具,有的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为抗日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会道门基本投向国民党,与中共为敌,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但是在共产党的打击下,会道门势力随着国民党的日渐败退而趋于衰落。建国后,由于利益的不同和会道门对新生政权的危害性,中共政权对冀南会道门进行了彻底的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