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结合珠海市两个规模较大的堤围工程项目,对滨海河网地区堤围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目前在滨海河网地区堤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简单引用规范会造成与实际不符。为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采用广义极值分布对考虑了历史性高潮位的白蕉潮位站潮(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对于极端水文事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通过对竹银潮位站的潮(水)位资料与上游洪水和下游河口处的潮位进行遭遇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采用Copula函数求出潮(水)位和上游洪水及下游河口处潮位的联合分布,来进行洪潮遭遇的定量分析。(2)设计正交试验对波浪爬高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根据波浪爬高的形成机理,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常用的计算方法作对比,认为进行该种情况的波浪爬高计算时,不仅要计算堤线法向上的波浪爬高,还应验算其它风向上的波浪爬高。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通过比较不同迎水坡坡比和宽度、高度不同的消浪平台对波浪爬高的影响,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几种常用堤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对几种常用堤型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从力学稳定角度归纳总结了几种常用堤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合实际工程阐明进行堤型比选和堤身结构设计的方法。(4)分析了抛石挤淤法、排水固结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三种常用淤泥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抛石挤淤法和排水固结法的具体设计方法,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淤泥地基的处理效果,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另外还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水泥搅拌桩的桩距和桩长对堤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水泥搅拌桩的桩距和桩长对堤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减小桩距和增加桩长可以提高堤围的稳定性和降低堤基的沉降量,但随着桩距的减小和桩长的增加,堤围稳定性的增加趋势和堤基沉降量的减小趋势趋缓。(5)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河网水流流态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河网地区发生崩岸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河道主支流交汇处及河道分汊口处的堤岸容易受到淘刷引发崩岸。另外对潮汐作用对崩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落潮会对堤岸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容易发生崩岸的堤围工程,应合理设计抛石护岸措施以保证堤围的稳定性。论文对滨海河网地区堤围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实际工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