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已进入到新常态发展的阶段,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农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它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也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高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合理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节省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提升农业产出效率,同时农业信息资源被认为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也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地区性差异,实践证明,信息化投入不足的地方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也不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信息企业的努力目标,也需要各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发挥调控作用,市场部门应发挥自身效率优势,农业生产主体应努力提高农业信息使用能力,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效率水平。本文首先经过文献调查并介绍了信息资源、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以及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解释。其次,面向全国范围,通过查阅相关年鉴、统计报告、相关农业信息网站和农业数据库对当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以农业信息资源要素的投入为视角,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计算了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并对相应结果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得到:环境因素对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确产生了显著影响,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以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产生有利影响,财政支农支出不利于效率提高;对比调整前后的效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大多下降,尤其广东省在调整前后,效率均未达到0.6,分析其中原因在于,广东省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进而造成农业信息消费的不足;欠发达省份效率大多上升,而且云南省、海南省因状况的改善而处于技术前沿面。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内容,为优化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