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班小班化”研究——以M学校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和个性,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班级规模的相应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和社会影响。但是,由于大班额的客观现实的存在,目前在我国推广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实施具有小班化特征的全人化、个性化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以M学校为例研究中学“大班小班化”。M学校将一个大班(行政班)分为三个小班,每个小班配有一个班主任。平常的上课基本上按“大班”进行,其他诸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法指导,德育活动等按“小班”进行。M学校构建了“大班小班化”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体系,确保学生全员参加研究性学习。在此基础上,M学校建立了小班班主任管理制度,落实了小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任务。根据实践的反馈、深入研究,M学校对“大班小班化”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合理的整合,逐步使新制度和新理念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体现。   在大班小班化的实践案例中,本文侧重研究师生在研究性学习、日常谈话、书面形式的“对话”、班会课活动等“大班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M学校的“大班小班化”能充分发挥师生人际互动的作用,师生都能感触到“化”带来的优势。从与师生的访谈和相关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认同教师在思想诱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工作;教师也肯定了在“大班小班化”中师生合作、师师协作的效果;师生总体上对“大班小班化”的评价持肯定的态度。   M学校的“大班小班化”更新了的师生教与学的理念,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为其他大班额的学校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本文也就M学校“大班小班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其他文献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对蒙古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作用是交流,蒙古族学生要想用汉语清楚、明白地
生涯不确定感对大学生而言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由生涯混沌论可知,人生发展与自我成长的历程,变化是常态,定格是暂态;很多事情都无法准确预测,也没有必要刻板地追求“确定”,但人们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开展教学,保证基本教学品质的必备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一直是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体育作为
我国有近八亿的农村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世纪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间交流的必备工具,学习和掌握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目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