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损害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往往是促成SLE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最有提示意义的临床诊断依据。皮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受累器官,但其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国内外相关研究还很薄弱。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伤机制的研究,学者们认为SLE靶器官的损伤主要是由抗原抗体反应介导的一种免疫性损害。鉴于此,有学者探讨了目前已知的SLE系列自身抗体在皮损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未能明确这些抗体是否参与了皮肤损害。因此,我们推测,在SLE患者血清中存在能与皮肤蛋白结合的抗体,这种或这些抗体可能与已知的SLE系列自身抗体不同,通过识别并与皮肤自身抗原结合,引起皮肤损伤。
为此,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观察SLE患者血清与表皮及全层皮肤中提取的蛋白质结合情况;分析血清中能与皮肤蛋白结合的抗体的存在与皮肤损害的关系;分析检测到的抗体与其他已知SLE系列自身抗体的关系;分析检测到的抗体与SLE其他组织损伤的关系。
本课题探讨了与SLE患者皮肤损害有关的血清抗体,对于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SLE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组入选的36例SLE患者均符合1997年修订的美国风湿学会的SLE诊断标准。其中有皮损的31例,无皮损的5例;对照组包括正常人3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3例、皮肌炎患者3例。
2.血清收集
抽取受试对象晨起空腹状态静脉血5ml,置于干燥管中,离心,3000 r/min,15min,吸取上层血清,分装,-80℃冰箱保存备用。
3.皮肤标本来源
所有皮肤标本均来自于我院泌尿外科手术室切除的正常包皮。
4.皮肤蛋白质提取
收集到的皮肤组织一部分直接提取全层皮肤的蛋白质,另一部分采用盐析裂解的方法得到表皮,提取蛋白质。采用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5.免疫印迹实验
制备SDS-PAGE凝胶,加入皮肤蛋白样品,以合适的电压,进行电泳,然后电转,将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用牛血清白蛋白封闭1小时,结合受试者的血清1小时,结合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1小时,最后显色,观察结果。
6.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实验中定性资料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的分析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0.05。
结果:
1.SLE患者血清抗体和皮肤蛋白结合情况
31例有皮损的SLE患者,血清中能与皮肤蛋白发生结合的有28例,未结合的仅有3例;5例无皮损的SLE患者,血清中能与皮肤蛋白结合的有3例,未能结合的有2例。
SLE患者血清能识别的皮肤蛋白分子量从5kd到190kd不等,其中以识别分子量为35kd,30kd,23kd的皮肤蛋白为主,能识别35kd蛋白的有11例,能识别30kd蛋白的有19例,能识别23kd蛋白的有18例。
2.识别皮肤蛋白的抗体与目前已知SLE自身抗体的比较
将检测到的抗体与目前已知的SLE自身抗体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识别35kd的抗体与抗SSB抗体有关(P<0.05),识别30kd的抗体与抗RNP抗体有关(P<0.05),识别23kd的抗体与抗ds-DNA抗体有关(P<0.05)。
3.识别皮肤蛋白的抗体与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
检测到的抗体与SLE患者肾脏损害、关节症状和血液系统损害有关(P<0.05)。
结论:
1.SLE患者血清中存在与正常皮肤蛋白结合的抗体,其主要靶抗原分子量为35kd、30kd、23kd。
2.检测到的抗体不同于目前已知的SLE系列自身抗体。
3.检测到的抗体与SLE肾脏损害、关节症状和血液系统损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