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不仅有“城市病”,还有更加严重的“乡村病”。对乡村的治理难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一场新的农村建设又将拉开序幕。建设农村应该寻找新的方法,这就必须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放眼中国曾经走过的历史,在民国时期的乡村也曾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当年的乡村建设实验运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涌现了梁漱溟、晏阳初和卢作孚等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人才。在当时民国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的家乡也进行了一场由江西农业改进社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万家埠实验运动。这次实验运动在学术界的地位远不如由梁漱溟、晏阳初等知名学者倡办的乡村建设实验运动,但是它却有着与其他乡村建设运动非常不同的鲜明特点——它是由民国政府直接开办、直接领导的,位置距离省会南昌非常近,万家埠乡村建设运动的政治目的性非常强烈。正因为这些特点,也决定着它虽然影响不如梁漱溟、晏阳初等知名学者的乡村建设运动,但是,相较之于他们,万家埠实验区却和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它进行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也更易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消化。文章通过对万家埠实验区前后的政治制度沿革的探究,指出当时的万家埠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一场基层政权的变革——从自治性质的区、乡镇、间、邻结构变革为具有国家政权性质的区、保联、保、甲结构;然后再从整体上对万家埠实验区的实验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农事、合作、乡村教育、保健、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整理村容等七个方面描绘了当时万家埠实验运动的概况;最后,通过分析整理得出万家埠实验区以救济农村为目标、以基层政权建设为切入点、以行政职能的下放为手段、以基层政权作用的发挥为依靠的四大特点,这四大特点决定着万家埠实验的特殊性和与其他实验区的不同。然后是运用分析比较法,分别从背景、目标、切入点这三个方面对比了民国万家埠实验区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似性。也正是因为有这三个方面的相似性,决定着民国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启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文章通过全面的分析了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全面运用了古今结合,对比分析,借古鉴今的方法。分别阐述了万家埠实验区对新农村建设的七大启示:发挥知识分子、社会有识之士的深度参与作用;发挥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服务作用;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提高环保意识,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新文化、缓解道德和信仰危机;进行土地确权,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万家埠实验区最终以日军的入侵而夭折,这并不能说它就是失败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也没出现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当然也与民国政府全力准备内战有关,但也可看出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并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因此,乡村建设运功也难称得上是成功。万家埠实验区是一次对农村现代化的探索,而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同样是在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努力得在实践,虽说不是一脉相承,但也同样能够从前人的实践中收益,去学习,去比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乡村的建设,农村的现代化,路漫漫而修远,需要经过无数代人的不断求索,需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古至今,站在时间的角度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