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已经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里的主干力量,但是因为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存在着复杂的网络系统,只抑制一种细胞信号分子,细胞内的信号往往又可以通过其他传导途径,最终对细胞的功能和状态影响不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多靶点药物能够有效地调节细胞内多个复杂的传导系统,不完全消除信号传导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由此产生的多靶点药物治疗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耐药性,现已在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开始应用。且多个研究已经证实,设计作用于特定的多靶点的配体已逐渐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本研究基于Aurora-A和PLK1抑制剂均能够阻止中心体成熟和双纺锤体的形成等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似和协作效应,且单独对Aurora-A和PLK1激酶进行抑制时也均能使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被阻滞,达到阻断癌细胞复制功能等特点,再结合课题组已有的吡唑[3,4-b]吡啶类Aurora-A抑制剂的母核关键作用模式,运用基于分子片断的母核虚拟筛选和基于受体结构的支链设计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寻找到一个以6-氨基-2-萘甲酸为母核的新颖Aurora-A/PLK1双靶点抑制剂骨架结构。接着再设计了针对6-氨基-2-萘甲酸类化合物的最简合成路线并通过化学合成和核磁质谱鉴定得到了35个该系列的实体化合物。而后对该35个化合物在人肺退行性癌细胞(Calu-6)、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最终在这些化合物中发现了一些抗肿瘤效果良好的抑制剂,其中抗肿瘤活性最好的化合物C5对癌细胞HCT116、Calu-6、A549、MCF-7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达到了2.0μM、5.5μM、1.6μM、6.2μM,其有望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