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每一次经济热潮都伴随着投资过热,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和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温度是适度、过冷还是过热。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体中,投资是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济增长对投资有很强的依赖性,它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者中,投资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因素。同时,相对于消费和净出口来说,通过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更加容易一些。消费和净出口由于受到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进行干预。我国的消费需求不旺盛,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者收入水平较低,社保制度不完善,人们不敢消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消费率较低,这一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而净出口则与经济局势、国际政治息息相关,难以预测和调节。对投资,尤其对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则较为简明有效,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土地和资金保障,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没有土地,投资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而没有资金的保证,投资活动就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夭折。因此,为促进经济平稳的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土地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干预来影响投资,进而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出发,着重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节作用。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投资、物价、宏观经济的调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4—1992年,货币政策很不稳定,时而紧缩,时而扩张,变动频率高,带有明显的行政调节色彩,导致经济出现大起大落;1993—1996年,为应对投资过热、经济增长过快和通货膨胀压力,央行积极的采取调高利率,实行贷款限额等措施,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1997—2002年,央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并取消信贷规模控制等一连串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紧缩的问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03—2007年,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应对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问题,但实际效果却不够显著。西方经济学家大量的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紧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米尔顿·弗里德曼(1979)将货币政策比作一根绳子,货币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时,好比“绳子拉车”,可以让它慢下来;而在应对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时,好比“绳子推车”,起不了什么作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投资是“三驾马车”中相对较易调节的,但是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有时的调控效果并不理想,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是否有效?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投资是否存在不同的效应?原因何在?在我国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间接调控”、“数量调控——价格调控”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在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非对称性效应,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同经济政策的风险密切相关,不仅有助于解释不同经济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各自特征,而且对于分析其有效或失效的原因,寻找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阻滞因素,提高政策的操作效率,以及对于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政策操作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对投资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原因何在。基于1993年—200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及投资变化情况的描述性分析,运用平滑迁移回归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对投资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分析造成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如下: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及目的,指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以及特点。第二章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文章给出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的定义。文章进一步梳理了货币政策中性与非中性的理论,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文献进行了综述,得出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非对性效应的重要性,为第四章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章对我国1993—2007年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其投资效应进行了定性描述,然后利用相关数据对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变量与投资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对投资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第四章为弥补第三章中描述分析只能简单说明差异的存在,而不能显现出差异的程度这一不足,采用平滑迁移回归模型(STR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根据前两章的分析可知,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变量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故本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1年期企业贷款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替代变量,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替代变量,以1993年至2007年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建立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具体效应。第五章是结束语。结合第三章描述分析和第四章实证分析的结论,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提出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