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有助于揭示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进一步阐明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但由于复方中体外化学成分结构的多样性,体内活性成分复杂的基质效应以及代谢产物的微量性等特点,如何全面、高效地分析和鉴定中药复方的体内外化学成分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芪精升白颗粒(Qi-Jing-Sheng-Bai granule,QJSB)是治疗放化疗之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升白剂,该方由黄芪、鹿角胶、西洋参、淫羊藿、当归、黄精、墨旱莲、枸杞子、补骨脂、鸡血藤十味药材按照6:1:2:3:2:2:3:2:2:6的比例配伍而成,临床效果显著。由于芪精升白颗粒体内外主要化学成分研究不明确,限制了其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更阻碍了芪精升白颗粒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本课题以芪精升白颗粒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各种指导理论及先进技术,从芪精升白颗粒体外成分、入血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等多个方面阐明其潜在的活性物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的数据采集技术结合UNIFI数据处理平台对芪精升白颗粒的体外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首先,建立芪精升白颗粒的in-house数据库平台:通过对十味组方药材化学成分进行文献调研,共检索出1501个化合物,并对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等具体信息汇总;其次,对已知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利用UNIFI软件对in-house数据库与复方提取液的质谱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通过总结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结合对比标准品和参考文献的方法,共从芪精升白颗粒中鉴定出138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6对同分异构体;最后,对未知化学成分进行解析:基于已知成分的裂解规律,利用中性丢失检索和特征碎片检索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未知化学成分分析,共从复方中鉴定5个环黄芪醇型皂苷类化合物。综上所述,利用以上分析策略共从芪精升白颗粒复方提取液中鉴定出143个成分,包括5个未知化学成分,以上化合物按照结构可分为黄酮类(56个)、皂苷类(51个)、香豆素类(5个)、木脂素类(3个)、酚酸类(6个)、生物碱类(3个)、氨基酸类(2个),并将化合物归属到单味药材与相应色谱峰中。在体外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以血清药物化学为指导理论,对芪精升白颗粒入血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给药大鼠血清和空白大鼠血清进行差异性分析,两组的差异变量即为原型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首先,鉴定原型入血成分:通过扣除空白大鼠血清中基质峰,给药大鼠血清与芪精升白颗粒提取液的共有色谱峰即为原型入血成分,结合体外化学成分in-house数据库以及标准品对比的方法,在给药大鼠血清中共鉴定出24个原型入血成分,包括黄酮类(13个)、酚酸类(2个)、皂苷类(6个)、香豆素类(1个)、氨基酸类(2个)化合物。其次,建立芪精升白颗粒代谢产物数据库:利用软件MetaboLynx对入血原型成分在体内的代谢反应进行预测,共得到382个潜在代谢成分,从而建立芪精升白颗粒代谢产物库;最后,鉴定代谢产物:通过扣除芪精升白颗粒提取液中的共有色谱峰,给药大鼠血清与空白血清中的差异性色谱峰即为代谢产物,结合代谢产物数据库与中性碎片丢失检索以及提取离子流等数据挖掘技术,在给药大鼠血清中共鉴定18个代谢产物,包括异黄酮类(6个),异戊烯基黄酮类(6个),酚酸类(2个),二氢黄酮类(2个),皂苷类(2个)化合物,主要涉及的体内生化反应为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和磺酸化反应等。综上所述,本课题对芪精升白颗粒体内外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为其质量控制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整体分析策略为其他中药复方等复杂系统的成分分析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