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倒”义副词是指在具有矛盾、对立、违逆等转折语义关系的句子中限定谓语中心,表达言说者主观认识的语法成分,属汉语转折副词中的一个小类。“反倒”义副词的次类成员较多,其语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来自“更改”义动词,如“更”;一是源自“反向”义动词,如“还”、“反”。本文仅讨论源自“反向”义动词的“反、转、顾、覆、还、倒、翻、却”这八个单音节副词。笔者以上述成员为考察对象,探讨了上古至近代由近义动词发展出同一功能的“反倒”义副词的产生过程、机制和动因,并兼及历时发展中的优胜劣汰。通过溯源考察,分析出“反倒”义副词皆源自其动词义,且源词中都包含[+相反]义素。汉语“反倒”义副词的产生是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机制合力作用的结果。语义上的“与物体正常运行方向相反/离开原点的路径上的相反运动”与“反倒”义副词的“与言说者的心理预设相反”有直接的联系,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由客观转变为主观。句法上,位于双动词结构的次要动词位置,并进入蕴含转折语义关系的单句或复句中,被重新分析为句中修饰谓语中心的语法成分。语用上,“反倒”义副词在评议句中被赋予表转折功能,凸显了其与其他副词相区别的最重要特征:表明言说者的主观认识,在交际中往往带有言说者的主观情感色彩,主观化程度高。语义演变模式上,“反倒”义副词呈现出“动作反向——语义转折”演变的规律,部分成员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继续语法化,呈“转折——反诘”、“转折——范围”、“转折——句中语气”等语义演变规律。本文根据“反倒”义副词源词的词义,将其分为“反转”和“返回”两类,对其中的成员的语法化过程作细致考察,并考察同次类各成员在历史各时期的使用情况,对导致其相互间此消彼长和兴衰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究。全文拟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对时贤的研究成果作评述,肯定其建树的同时,指出不足,对“反倒”义副词下定义和作分类,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做一简要说明。第二章,探讨“反倒”义副词的产生过程,探究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第三章,探讨“反倒”义副词的语义演变模式。第四章,通过对“反倒”义副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次数的统计,考察其内部成员此消彼长、兴衰交替的原因。第五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