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姚贞白医案》用药特点研究和学术思想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面上项目课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姚贞白用药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18FF001-(061),通过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机构版(V2.3.3)”软件的数据挖掘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已故云南著名老中医姚贞白的临床诊疗医案集《姚贞白医案》中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姚贞白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其体现的学术思想,以期有益于传承名医思想经验,并能指导中医临床。方法:将《姚贞白医案》中的病案整理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机构版(V2.3.3)”,借助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方法,系统总结姚贞白组方用药的规律和学术思想。结果:提取《姚贞白医案》中四诊信息和方药记录完整的医案共99案,334诊次,中药处方335个,中药共计399味,进行证型分布、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并以证类方,基于统计分析得到的证型,以高频证型分类开展进一步数据挖掘,得到不同证型下的数据挖掘研究报告。对《姚贞白医案》一书所载99案335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提炼、规范化并统计得到医案证型131种,其中频次在20以上的高频证型有气血两虚证、血虚证、肝郁脾虚证、脾阳虚证、湿证、气滞证、痰证、积滞证、血瘀证,共计得到9种高频证型。得出《姚贞白医案》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的药物有19种。高频药性为平、温。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组合:当归、炒白芍、茯苓、茯神、陈皮、大枣、甘草、地黄、麦冬。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聚类,一组:茯苓、陈皮、法半夏、大枣、附子、砂仁、白术;二组:炒白芍、茯神、当归、川芎、桑寄生;三组:地黄、牡丹皮;四组:炒鸡内金、木香。对《姚贞白医案》气血两虚证的53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11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组合:当归、炒白芍、茯神、炙甘草、大枣、甘草、黄芪。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组聚类,一组:大枣、炙甘草、茯苓、白术、砂仁;二组:当归、炒白芍;三组:茯神、黄芪、甘草、桑寄生。对《姚贞白医案》血虚证的2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8次以上的药物有8种。高频药性为平、温。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当归、炒白芍、茯神、甘草、麦冬、牡丹皮。层次聚类分析得到2组药物聚类,一组:当归、川芎;二组:炒白芍、茯神、甘草、麦冬、牡丹皮。对《姚贞白医案》肝郁脾虚证的23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9次以上的药物有10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当归、炒白芍、牡丹皮、川芎、醋柴胡、醋香附、甘草。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聚类,一组:炒白芍、大枣;二组:茯苓、砂仁:三组:醋柴胡、当归、川芎、醋香附。对《姚贞白医案》脾阳虚证的22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有15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干姜、附子、甘草、肉桂、砂仁、茯苓、大枣、陈仓米。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聚类,一组:麸炒白术、法半夏、陈皮、炮姜;二组:附子、干姜、砂仁、大枣;三组:肉桂、丁香;四组:陈仓米、茯苓、党参。对《姚贞白医案》湿证的89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14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茯苓、猪苓、陈皮、法半夏、木香、竹茹、炒鸡内金、大枣、甘草。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组药物聚类,一组:茯苓、薏苡仁、竹茹、猪苓;二组:法半夏、大枣、陈皮、砂仁;三组:木香、炒鸡内金、炒白芍、当归、赤小豆。对《姚贞白医案》气滞证的8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21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当归、炒白芍、醋柴胡、醋香附、川芎、甘草。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组聚类,一组:陈皮、法半夏、茯苓、木香、炒鸡内金;二组:茯神、竹茹、醋法半夏、麸炒枳实、醋郁金;三组:炒白芍、大枣、砂仁、北沙参;四组:醋柴胡、牡丹皮、丹参、当归、川芎、醋香附。对《姚贞白医案》痰证的3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的药物有18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陈皮、法半夏、竹茹、茯神、甘草、大枣。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聚类,一组:竹茹、牛黄、蛇胆;二组:麸炒枳壳、茯苓、苦杏仁、化橘红;三组:茯神、法半夏、大枣、生姜;四组:桑枝、木香、附子、代赭石、石菖蒲。对《姚贞白医案》积滞证的2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药物有18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苦。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炒鸡内金、竹茹、茯苓、麸炒枳实、豆蔻、甘草。层次聚类分析得到2组药物聚类,一组:麸炒枳实、滑石、炒黄芩、炒黄连、木香、葛根、炒白芍;二组:炒厚朴、豆蔻、茯苓、炒鸡内金、竹茹、陈皮、藿香、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对《姚贞白医案》血瘀证的21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治疗气血两虚证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药物有16种。高频药性为温、平。高频药味为甘、辛。关联规则分析得到9个药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组合:当归、川芎、醋香附、丹参、桑寄生、甘草。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聚类,一组:当归、川芎;二组:西红花、桃仁、童便;三组:丹参、三七、延胡索;四组:炒白芍、炒续断、牡丹皮、醋香附、醋柴胡。由于从《姚贞白医案》中记录得到的部分特色用药的数据量较少,仅使用数据挖掘技术难以将此类数据的规律呈现出来,故辅以文献研究进一步整理总结以作补充。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得出《姚贞白医案》数据挖掘结果未能体现但具有学术价值的用药特点:1.善用引经药,《姚贞白医案》中明确标示的引经药有葱白、薄荷、牛奶、童便;2.经验用药:“羊耳朵叶”、“空沙参”、“三七”、“侧柏炭、藕节炭、炮姜炭、棕榈炭”、“粳米、陈仓米、秫米、玉米”、“荷叶顶、竹茹”、“阿胶、艾叶”、“生蒲黄、蒲黄炭”、“桑寄生、续断”、“玄参、麦冬”、“牡丹皮、地骨皮”。结论:通过数据统计,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机构版(V2.3.3)”对《姚贞白医案》的99例医案,335首处方分别以气血两虚证、血虚证、肝郁脾虚证、脾阳虚证、湿证、气滞证、痰证、积滞证、血瘀证共计9种分类病机进行分析,得到用药频次、四气五味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加以人工分析,得出姚贞白先生的用药特点,总结学术思想,得到其中蕴含的学术特点:1.以阴阳气血为整体,处方气血阴阳兼顾;2.重视三焦气化原理,用药尤重调和中焦;3.三因制宜,用药灵活变通;4.用药平和轻简;5.善用引经药;6.妇科论治首重肝脾冲任。
其他文献
目的:复制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观察参苓白术散对NAFLD肝脏线粒体膜功能、线粒体呼吸状态、腺苷酸含量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UCP2/AMPK/IF1信号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研究参苓白术散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C57BL/6小鼠(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10周末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10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尿酸、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指标的差异性,探讨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与常见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差异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对两证型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部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
目的:通过观察凉血止痒合剂治疗湿疹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CD4+/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探索相关药物机理,并评估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急性湿疹患者75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内服凉血止痒合剂,每次1瓶(100ml/瓶),每日2次,饭后1小时加热
目的原儿茶醛是天麻和丹参中具有脑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能有效对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损伤,作用机制与抗炎、抗凋亡和神经保护有关。药动学研究显示,原儿茶醛灌胃给予正常大鼠吸收迅速,能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并且,CIRI的病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情况。提示,其可能是在脑
目的观察运脾解毒通络祛湿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脾虚兼湿毒瘀痹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明确其增效减毒作用,形成有疗效优势的中医增效减毒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68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脾虚兼湿毒瘀痹阻证患者。以接受中医增效减毒治疗方案辨证加味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其中运脾解毒通络祛湿颗粒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温成平教授的经验用方,将其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其中暴露组33例,采用中医基础方辨证加味结
研究目的: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痰湿郁热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疗效显著、容易推广及应用的方法,总结临证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纳入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受试对象76位,通过建立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区别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受试对象均先予运动调节、饮食宣教管理,治疗组予口服加减藿朴夏苓汤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照组仅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观察2周为1疗程,共3疗程。
目的:建立MCAO大鼠模型,通过动物评价四因方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和病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四因方治疗CIS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中药复方四因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实验研究: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分离动脉后缝合伤口,正常饲养。模型组:制作MCAO模型,正常饲养。中药组:制作MCAO模型,脑缺血1.5h后,予以中药灌胃治疗(中药剂量11.25g
目的:运用消风散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风热证慢性荨麻疹,探究患者血清中IgE、IL-4、IL-31水平,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生活质量指数评分的变化,探讨该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突出中医外治法穴位埋线的治疗优势。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共纳入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口服消风散加减+外治法穴位埋线,对照组口服消风散加减;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第4周、第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