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羞怯虽然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但严重的羞怯会给个体带来许多消极后果,如: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羞怯,他们可能不愿与人交往,有意躲避当众表现的机会,更少引起教师或同学的关注,缺乏伙伴或朋友,将自己封闭起来,更有甚者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目前对于羞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大学阶段,针对中学生羞怯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羞怯是因,那么社交焦虑则是果(祁冬燕,2011)。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对于羞怯和社交焦虑的关系探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二者的关系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那么羞怯的个体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展成为社交焦虑个体?又或者羞怯的个体如何避免发展成为社交焦虑个体呢?目前多是关于两个概念细致入微的区分,尚未看到关于两者之间的实证研究,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与羞怯和社交焦虑之间都具有相关,那么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关系中具体是怎么其作用的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本研究的问题:中学生社交焦虑、归因方式、乐观取向与羞怯的关系。本研究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羞怯、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羞怯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作用于社交焦虑,另一方面羞怯通过乐观取向作用于社交焦虑;3归因方式与乐观取向在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共同起中介作用,一方面羞怯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羞怯通过影响归因方式影响乐观取向,进而影响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