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冲击波联合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多维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NCNP)是颈部疼痛的一种常见类型,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解剖区域及其肌肉组织的慢性疼痛,而非局部组织结构病变所致,没有特异性病理表现、特征性体征和症状,其发病率22-70%,且复发率高,NCNP的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严重影响受累人群的健康,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亟待解决。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 Ps)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紧绷的肌肉带内出现过度激活的结节,MTr Ps是NCNP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斜方肌在颈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中发挥重要功能,NCNP患者上斜方肌中MTr Ps可导致颈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并伴有肌肉血供、电活动和代谢的改变。因此,上斜方肌MTr Ps是干预NCNP的一个重要靶点。通过干预MTr Ps来治疗NCNP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目前常以单一方式为主,药物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以低浓度利多卡因触发点注射疗法(Trigger Point Injection,TPI)为主;物理治疗包括各种形式的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针灸等,无论是TPI还是其他治疗,单一方式干预MTr Ps的疗效不够满意。近年来发散式冲击波治疗(Radial shockwave therapy,r SWT)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获得相对较好的疗效,而r SWT在NCNP应用较少。r SWT是否能改善NCNP,以及是否具有增强利多卡因触发点注射治疗NCNP的作用呢?值得探讨。基于上述,本研究拟通过招募NCNP患者,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注射低浓度利多卡因单一方式或者两者联合干预上斜方肌MTr Ps,通过检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肩部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明确发散式冲击波对NCNP的作用,以及发散式冲击波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NCNP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肌骨超声、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红外线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多维度观察发散式冲击波对NCNP及注射利多卡因治疗NCNP的影响,有望为NCNP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及其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发散式冲击波或利多卡因注射单一方式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中的作用目的:观察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或超声引导下触发点注射低浓度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MTr Ps治疗NCNP的疗效。方法: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2、36名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2)、注射组(n=12)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2)。3、采用VAS、NDI、SPADI等评分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周、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治疗1周后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和注射组(p<0.05),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和注射组(p<0.05),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缓解NCNP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相比常规物理治疗起效更快。2、在改善NCNP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比常规物理治疗更有效。3、在快速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和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治疗NCNP无显著性差异。(?)发散式冲击波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MTr Ps治疗NCNP比常规物理治疗方法更有效。第二部分发散式冲击波对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对上斜方肌MTr Ps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2、6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6),注射组(n=18),联合组(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组,n=18)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6)。3、采用VAS、NDI、SPADI等评分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治疗1周后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都显著性降低(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p<0.01),而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三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3个月后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SPA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颈部疼痛的作用。2、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颈部功能障碍的作用。3、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肩部功能障碍的作用。(?)发散式冲击波可增强和延长利多卡因斜方肌上筋膜触发点注射治疗NCNP的疗效。第三部分发散式冲击波增强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颈痛效果的多维度观察目的:发散式冲击波联合利多卡因注射干预慢性非特异颈痛患者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采用肌骨超声、表面肌电图、超声弹力成像、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检测,从斜方肌二维结构、电活动、弹性硬度以及肌肉代谢等多维度,评估其疗效。方法: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2、6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6),注射组(n=18),联合组(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组,n=18)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6)。3、联合使用触诊和超声检查以确定患者上斜方肌触发点,使用超声定位斜方肌内肌筋膜触发点引导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二维结构变化。4、采用表面肌电图对患者斜方肌自发电活动进行测定,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电位活动变化。5、使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斜方肌进行检测,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弹性硬度变化。6、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患者斜方肌进行检测,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斜方肌皮肤温度变化。结果:1、治疗后1周1)s EMG: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自发电活动明显降低;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自发电活动没有显著降低(p>0.05)。2)SWE: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弹性硬度明显降低;而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弹性硬度显著降低(p<0.05)。3)IRT: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局部温度无明显下降,联合组(p<0.05)局部温度有明显下降,但联合组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4周1)s EMG: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自发电活动明显减少。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自发电活动显著降低(p<0.05)。2)SWE: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弹性硬度明显降低。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弹性硬度显著降低(p<0.05)。3)IRT: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局部温度无明显下降,联合组(p<0.05)局部温度有明显下降。联合组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显示了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NCNP的有效性。2、发散式冲击波、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后,NCNP患者的电活动、弹性刚度和温度变化均显著性改变。发散式冲击波与注射利多卡因联合效果较好。3、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措施评估NCNP的疗效,可能更有利于探索其潜在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联合冲击波和利多卡因注射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探索NCNP的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国内某药企生产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规格:30 mg)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建立一种灵敏度高且快速的HPLC-MS/MS法,并用来分析人血浆样本。采用乙腈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选用Capcell PAK ADME柱(5μm,2.1×50 mm)分离待测物,内标为硝苯地平-d6。流动相A、B分别为水和乙腈,洗针液为50%乙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0 min,30%B;0.6
随着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众多专家学者们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路径规划作为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正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海上搜救、巡航等领域。一个具备优秀路径规划能力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在充满障碍的环境中快速地规划出一条安全且平滑的路径,还能保证这条路径在某项评价指标上达到最优。本文以移动机器人作为应用载体,针对A*算法在静态障
<正>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陌生情境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小专题复习中,发现学生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它们对应的常规产物记忆和掌握得并不好,不少学生只记得寥寥几种物质还有可能是错的。对此,笔者也在反思:学生遗忘知识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化学知识记得更牢?而当化学知识被遗忘后,我们最希望学生留下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在课堂上着眼于培养学生遗忘了化学知识后所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化
期刊
<正>语文学科要坚持以文化人。语文教学要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开国大典》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单元选文极具代表性,有讴歌英雄人物的,如《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有记录重大事件的,如《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学习本单元,就是要让
期刊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媒介。教师恰当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实现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郑州市Z小学中年级教师课堂评价语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小学中年级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能力。在本研究中,笔者先依据前人的经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梳理总结。再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该小学中年级教师课堂评价语开展实地调
心理学家认为,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灵感并非无规律可循,它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积累信息和经验的结果。文章研究了儿童绘本创作前期挖掘灵感的训练方式,包含素材收集、创意构思和构思框架搭建三个部分,希望对儿童绘本创作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女生恋爱观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低年级与高年级恋爱观的区别。调查表明,学校要针对影响因素,引导中职护理专业女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重视学生性健康知识需求,建立健全性健康教育机制,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当代社会,博物馆因其混杂性的社会、文化、经济、认同取向而成为一个极富潜力的场所。在这种理念下,"设计博物馆"或"博物馆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理和建筑的显性层面,其运营、内容、技术、服务、责任等隐性层面也被纳入到讨论的范畴。《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一书从博物馆建筑、信息传播、展览叙事、呈现棘手记忆、社区参与以及多元文化等各方面对广义的"博物馆设计"一词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博物馆业界和学界提
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断呼唤教育领域为未来刻画新的教育图景。2006年第一所“未来学校”在美国费城出现后,世界各国开始涌现出大量“未来学校”探索实践,中国也掀起了“未来学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热潮:如何建设一种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新型学校样态,培养具备未来素养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成为“未来学校”研究者与建设者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未来学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形态变革提供了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移动机器人诞生以来,移动机器人技术迎来了蓬勃的发展,现已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目前移动机器人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移动控制技术,已经逐渐朝着自主化的方向发展。而想要移动机器人实现完全自主化,自然就离不开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随着路径规划技术的日益发展,只存在简单静态障碍物的环境和单一的优化目标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先在具有复杂静态障碍物的环境中进行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