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荡件情,抒写物理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陵潮》是清末民初小说家李涵秋的重要代表作,小说以扬州城为主要背景,兼有涉足武汉、上海等在近代中国迅速崛起的城市,反映了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七十余年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扬州的城市风貌与众生相。本文立足小说《广陵潮》,参考李涵秋在《广陵潮》创作前与创作期间的其它小说作品,以及诗文集《沁香阁诗集》和晚年发表于报端的创作谈《我之小说观》,通过《广陵潮》对扬州城市的书写,考察面对城市衰微、生活颠沛境遇李涵秋表现出的怀乡情绪,以及他在变动的清末民初作为士人的济世努力。论文第一章将李涵秋《广陵潮》的扬州书写置于《扬州画舫录》、《雅观楼》、《风月梦》等构筑的文学“扬州梦”的历时线索中,分析《广陵潮》所描绘的清末民初日益衰败的扬州城市面貌,尤其是寺院破败象征的民间信仰的衰微,人们的趋利心日益强化,变得更为急功近利,扬州城所富有的风雅在社会变革中受到冲击,难觅踪迹;第二章论述小说文本展现的上海、武汉分别与扬州之间构成的“双城”关系,分析《广陵潮》中所表现出的对扬州城的怀乡情绪,尽管扬州城市败落,然而离开故土的李涵秋却始终对之怀有强烈的眷恋之情;第三章分别从滑稽的世相、有情的女子、民间英雄三方面讨论李涵秋对扬州世相人情的书写,分析《广陵潮》所突出表现的“怪”、“情”与“侠”,以及构筑这一“扬州梦”所蕴含的社会批评意味;第四章讨论评书、弹词、佛学对李涵秋的影响,分析扬州城市文化积淀对李涵秋思想及《广陵潮》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它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产业集群在我国浙江、江苏以南,东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且形
“玉素甫-祖来哈”是作者拉布古孜的著作《先知列传》的第16章传奇。《先知列传》中主要叙述的是先知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境并解决困难的过程,它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
肝癌形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癌旁基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已被广泛研究。肝肿瘤微环境一般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肝实质细胞、肝
吴晟以其乡土特色的诗歌创作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台湾当代新诗史上乡土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泥土诗人”、“农村诗人”。他的乡土诗对台湾现实主义新诗的发展影响深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用工方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的认识论基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具体的用
朱素臣,名(?),字素臣,号荃庵,江苏吴县人,戏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学界多数认为其生于1620年左右,卒于1701年以后。与朱佐朝为兄弟,是活跃在明末清初民间剧坛中的苏州派作家群体
王权作为清代晚期甘肃著名诗人、学者,其诗文作品深受时人及后世的好评,谢章铤、樊增祥、宫尔铎、钱仲联等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王权生平及著作的研究
王了一与秦似是父子,他们都是现代散文史里的重要人物。王了一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秦似是杂文“野草派”(包括桂林时期和香港时期)的重要成员。在
本文以蒙古族学院批评队伍为研究对象,分析蒙古文学学院批评的总体情况,以企概括蒙古文学学院批评的特点。论文由绪论、正文(1—3章)、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说明论文的
货物交付是海上货物运输下承运人承担的重要义务,也是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目的,往往导致货物运输合同的终结。尽管货物交付是海上货物运输中的关键一环,但在《鹿特丹规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