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与三峡旅游——以重庆忠县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在旅游规划中,地域文化是旅游规划的重要素材,旅游地旅游主题的定位、旅游形象的塑造、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商品的策划和旅游市场的营销等都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国内旅游热线之一的三峡旅游区,不仅是国家级重点风景旅游胜地,而且也是一个文化艺术长廊,它由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组成.在三峡旅游地众多的文化类型中,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是三峡文化厚实的文化底蕴,它对三峡的历史文化传承、社会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两方面对三峡地区巴文化的地位、忠县巴文化的特色、忠县巴文化旅游开发构想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20世纪百年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标,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后50年,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际地位
北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中期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迄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完全忽略拓跋濬对北魏社会从武功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现代化的发展基于城市。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双重推动力下,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转型开始起步。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
曾纪泽在大变局的社会背景下,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全球文化观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下,在父亲曾国藩的激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孜孜不倦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内
经过先秦、秦汉二千多年的缓慢发展,两汉政府对贫弱群体的政策和措施已渐趋完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一方面,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