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政策及措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并且水土保持在对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也不断融入耦合系统,逐步形成一个新的耦合体。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实践历程中影响较大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及近10余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其中纸坊沟流域及吴起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以这两个区域为对象,主要考察水土保持下区域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耦合特征演变过程及系统现状耦合关系,旨在为进一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立系统优化耦合模式,实现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在对纸坊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监测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EA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近25a来水土保持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及措施总体而言促进了农业产业、农业资源综合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的增加(三者分别增加了0.427、0.764和0.672);但是,水土保持政策及措施对农业产业系统和农业资源系统作用过程及强度不一致,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业产业发展显著滞后于农业资源环境的改善,导致水土保持在促进农业资源向产业效益转化这一耦合效率方面作用甚微,系统耦合协调潜伏了危机;导致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出现资源的结构性剩余。(2)以“退耕第一县”的吴起县为对象,利用247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水土保持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显著改善了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路径系数为0.62),政策与其生态目标相吻合,但对农户资源利用及产业经营的正向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路径系数为-0.22),政策与农户行为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在系统耦合过程中,农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系统耦合状态(路径系数为0.42),同时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而间接影响耦合状态(间接路径系数为0.61×0.35=0.21),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构成系统耦合关系中重要的中介,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由于政策对资源利用的强制规定以及对农户行为的抑制作用,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未起到支撑作用(路径系数为-0.24),二者之间存在局部相悖。(3)2个典型案例的运行态势及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措施)整体上引导、局部制约着农业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方向和过程,核心表现为农业产业系统与农业资源系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农业产业-资源链局部短缺。为此建议:在完善商品型生态农业链网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以物权化的林草地使用制度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载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以提高水土保持背景下的农业产业与资源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