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种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早产发病风险的环境暴露因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位点,深入探讨基因及环境因素与早产发病的关联,为早产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线索,并为早产的早期预测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分娩的89例早产产妇及110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历摘录,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每位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3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技术结合测序法检测TNF-α基因-238、-308、+488位点多态性分布。应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早产风险的关联强度。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1.产妇有胎膜早破、孕期感染细菌性阴道炎(BV)、胎盘异常、家族早产史、既往早产史、低文化程度及低家庭收入为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发生早产的OR值分别为:家族早产史18.868(95%CI: 1.831-194.386)、孕期感染BV 5.378(95%CI: 1.188- 24.348)、胎膜早破28.732(95%CI: 7.445-110.880)、胎盘异常28.021(95%CI: 2.871-273.506)。2.(1)检测到早产组和对照组的TNF-α基因-238位点、-308位点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88位点A等位基因、GA(AA)基因型在早产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0.036,P=0.002,χ2=11.235,P=0.004)。经家庭月均收入、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调整后,结果表明携带TNF-α基因+488位点A突变基因型(GA/AA)个体患早产的OR值是携带野生基因型(GG)个体的2.911倍(95%CI=1.474-5.748),而GA基因型携带者早产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OR=2.815,95%CI=1.402-5.654)。(2) TNF-α基因G-238A和G-308A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D’=1.000, r2=0.513),其构成的-238G/-308A和-238G/-308G两种单倍型频率大于0.03,占所有单倍型的98.2%。该2种单倍型在广州汉族女性人群中分布频率分别为7.7%和90.5%,分析各单倍型在早产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早产的发病无关。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 TNF-α基因+488,-238与-308位点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同时携带+488,-238,-308野生基因型是早产的保护因素,同时携带+488A/-238G/-308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早产的风险,其OR值为3.116(95%CI1.679-5.784)。3.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以非暴露因素和非突变基因型为参照,结果显示单独环境暴露因素的OR值比单独突变基因OR值均要高,有BV、家族早产史、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在早产发病中起主效应的作用。结合环境暴露与TNF-α基因SNPs分析交互作用,提示-238和-308位点GA+AA基因型会放大BV的暴露效应,存在正向交互作用(r>1),携带+488位点GA+AA基因型与BV存在负向交互作用(r<1),对其暴露效应呈减弱作用。携带-238、-308、+488位点GA+AA基因型时均会放大胎膜早破的暴露效应(r>1),携带-308、+488位点GA+AA基因型时均会放大胎盘异常的暴露效应(r>1),携带+488位点GA+AA基因型会放大家族早产史的暴露效应(r>1),呈正向交互作用,表现为超相乘模型。结论:1.产妇有家族早产史、孕期感染BV、胎膜早破、胎盘异常为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2.TNF-α基因+488位点多态性是影响早产易感性的主要多态位点,它单独或联合其他位点对早产发病风险产生影响。-238、-308位点多态性与早产的遗传易感性无关。3.影响早产发病风险的基因之间、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BV、家族早产史、胎盘异常和胎膜早破在早产发病中起主效应作用,当结合TNF-α基因-238、-308和+488位点GA+AA基因型时会放大或减弱其暴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