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指出在传统的指示语研究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指示语研究严格区分指示语和非指示语并对它们的用法进行了严格界定,这种基于传统的范畴观进行的分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指示语的全面理解。第二,传统的指示语研究过分强调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它只是指示语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实际言语事件中,基于说话者的指示中心可以发生转移,从而使话语所表达的主观性产生移位。对这一现象,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三,传统指示语研究没有从指示语的认知机制入手探讨各类指示语的共同起源。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主要应用“意象图式”和“心理空间”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首先用意象图式理论探讨基本指示类型的共同起源。空间指示语的语义义素源自于说话人与外部空间世界的相互作用,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性。这一基本的空间意象图示隐喻投射到抽象的时间域、社交域和篇章结构域,从而产生了时间、社交和篇章指示语,因此,本文提出空间指示语是最基本的指示语类型,所有指示语类型都具有主观性特征。作为隐喻投射的认知结果,表示空间关系的地点指示语常被用来表达社交、时间、篇章指示,这也验证了莱考夫提出的形式空间化假设。之后,本文用心理空间理论对指示中心的转移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说话人不断构建心理空间,引导话语理解的过程;通过使用非常规指示语,说话人可以把默认指示中心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人)所在的空间,使话语所表达的主观性产生转移。此外,本文就移位地点和人称指示语实例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这种地点和人称指示语的移位也是对主观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