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叙事结构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FlyingBird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苑珠林》一书,搜罗佛教经论和外典俗书达四百数十种,将佛家故实、史料、思想、术语等分类概说。此书在每篇末设立“感应缘”,列举各种灵验的故事、传说等以作佐证,这是理解中国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很多素材。此书一向为中国僧、俗学者所重视,可以说是最流行的佛教百科全书,是一般佛教徒查检一切经资料的重要索引。 中土类书的形成与发展,对佛教类书的登场的确起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佛教类书的形成,佛教徒模仿世俗类书编纂,以利僧众行文翻检之用。《法苑珠林》受中土类书分类方式的影响,以印度佛教学说为基础,再融合中印文化的特点,广取僧、俗群书而编成,格局宏大,思理绵密,举证丰备,开创了佛门类书的新格局。《法苑珠林》吸收《经律异相》、《诸经要集》两部书的分类体式,遵循中土类书的“天、地、人、事、物”的格局,也扩充了佛教经律本身的体制。 佛教是古印度文明的产物,其所提出的宇宙观、人生观等哲学理论,也必然与中国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阐述佛教的见解时,既徵引佛经又运用外典,这两者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法苑珠林》除了广引佛典外,也博采外典来证明佛法所言都是真实无妄。引用外典,一方面是利用中国古代先圣先贤的见解来支持佛法的见地,而另一方面则是广引中国志怪故事,把志怪当作史实来徵引。释道世充分引用中土故事,作为佛法可信的力证,以此种方式,使当时中国的文人和民众相信佛法的内容,从而减少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隔膜。 《法苑珠林》正文中的佛经故事相当部分起源于印度民间故事。印度被誉为世界民间故事的宝库。它的故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类丰富。佛教关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等思想,以粗俗、幼稚但却又富于形象的感性形式流传于民间,并被纳入民间文学艺术之中。僧众编录此类故事,当然是希望民众佛教信仰和崇佛实践,因小说故事的生动鼓励而更加坚定明确,简便易行,而佛典中的许多故事与写法,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 《法苑珠林》一百篇中,七十三篇末都有“感应缘”,广引感应故事来为证验。全部感应缘故事 680 多则中,《敬佛篇》、《敬法篇》、《敬塔篇》的比重相当多,这表明道世设立感应缘,广引志怪灵验故事,其核心即在强调“恭敬佛法”和“敬护寺塔”的重要性。感应缘故事的主体部分,是六朝到唐初受佛法思想影响的冥祥类志怪小说,其叙事方式和小说结构,深受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学的影响,与此前中国本土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看出佛教传入后带给中国叙事文学的巨大变化。本文试图揭示这些变化的内在轨迹和表达方式,说明六朝志怪向唐人小说发展的具体过程。
其他文献
对聚乳酸类材料在塑料、纤维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总结和评述,预示了聚乳酸类材料的演技开发前景。
目的探讨术后延续健康指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道德,不独是佛法所有的。世界的各宗教、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各自的道德,不过佛教的道德观,在一般共通的基础上,更有他独到的特质。所以,现在想从一般的道德说到佛化的道德。
期刊
目前,辽宁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为解决问题,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设生态
构建国际旅游圈必须具备国际关系、地缘环境、城市集群、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交通区位六大基本要素条件。中哈两国共建世界级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是两国为了获得最佳
传统的行政法学注重从行政主体的角度探讨行政法问题,而忽视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行政相对人的核心问题、本质问题——行政相对人权利的问题更没有得到系统阐述。本文首次从价
自由问题一直是哲学史的一个永恒问题。从古至今,无数哲学家都对它作过探讨,由此也就形成了自由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产生了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两种自由观,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观认为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防治比较棘手的病种,分析了该病的发生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防治对策,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李清照和李煜是万古流芳的词人,他们的词作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他们二人同是婉约派大家,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两人在词的创作手法上有异曲同
在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中,自由裁量权始终是一个热门论题,尤其是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一方面,权力不断扩张,警察基于种种原因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由此产生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