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由于这一成熟的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年在各行各业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根据易观国际《中国RFID市场趋势预测2007-2011》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65.31亿元,从2007年到2011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3%。与此同时,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则以更快的速度蓬勃发展,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为1120亿元,增幅在30%左右,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在这样的经济增长环境下和6亿庞大的移动用户数基础上,移动电子商务具备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移动电子商务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发展起步阶段尚有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一直以来,移动或互联网支付都面临用户与业界对安全性的信任危机,其深层原因在于用户支付习惯或支付信任关系尚未形成,中国用户目前,甚至很长时间内,更愿意接受“面对面”的“刷卡”支付工具,比如,各类银行卡、储值卡、商户折扣卡,而“非面对面”的支付方式只能作为补充。本论文重点研究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充分结合了移动通信的远距离通信功能和RFID技术的近距离识别功能,破解了移动商务“面对面”支付的难题,并衍生出诸多新的行业应用和商务模式。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描述RFID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总结其在各行各业的典型应用,分析其发展形势和市场前景。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增值业务的发展势头,并分析了各业务产品发展情况,研究了移动商务的兴起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章描绘了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后开创的美好前景,并具体介绍了国内第一例将RFID技术成功运用到移动增值服务的案例,将本人亲自参与的“湖北联通家校通”项目进行了剖析。第四章介绍和分析了湖北联通正在进行试点的最新技术RF-SIM卡,这种含RFID技术的手机最有希望替代支付卡,成为新型的支付工具,掀起移动商务的革命。第五章展望了两个基本技术将来的融合趋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含有RFID芯片的第二代身份证作为未来移动增值业务近距离身份识别的主体,论述了其商业应用开发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再加上笔者的亲历项目的实践经验,运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和多角度、全方位比较的研究方法撰写而成。在论文中,一些应用和设想尚属首次,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并将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