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稳定的贸易顺差,但是自2004年以来,顺差急剧增长。长期以来,出口需求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持续贸易顺差在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逐步凸现,如外部经济的失衡、频繁的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等。因此,对我国持续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对于我国而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已经导致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不平衡,贸易摩擦加剧,甚至已发展成国际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产品和要素价格不能灵活调整,我国要素市场缺乏灵活性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工资刚性非出清的要素市场等因素外,经济体制等制度性因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对我国持续贸易顺差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还缺乏从要素价格决定的层面对我国贸易顺差可持续性存在的分析,从而无法在从根源上理清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形成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要素价格决定这样一个最为基本的层面入手,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关于我国贸易顺差可持续存在的理论研究、国内外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劳动、资本等要素市场的价格低估状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我国要素价格与贸易顺差的微观形成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从根源上揭示要素价格低估是导致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累积。由于我国要素价格长期低估,使我国的比较优势长期停滞在较低水平,粗放型的加工贸易方式得到固化。虽然这只是阶段性的矛盾,但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掷的。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和政策发挥调控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时滞。因此,我国贸易顺差是不会持续存在的,随着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工贸易的渐进转型,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会逐渐下降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要使我国现阶段积累的贸易顺差回归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单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应从宏观层面,重点着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尤其要保持实际工资的合理增长,促进贸易平衡和提高人民福利的关键。最终从价格机制上迫使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使用,促进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