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效果评价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住房民生工作的目标,但当前住房民生的现实依然严峻。我国住房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住房制度对住房民生有着深远影响。那么,我国的住房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效果如何?住房制度的哪些因素影响着住房民生?如何进一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来保障和改善住房民生?准确把握上述问题是突破当前住房民生困境的关键,也是本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对湖南省的长沙市、郴州市和邵阳市的330名城市居民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获得如下发现:(1)在住房民生状况方面,四成城市居民需要通过市场或者政府保障来获得合适的住房;超过七成的租房者者需要从市场中获得租住房源,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倾向于从公共住房资源中获得租住房源;城市居民现住住房面积偏小,有超过35%城市居民现住住房的内部配套不完整,近40%的城市居民的住房外部配套“不太便利”或者“非常不便利”;超过四成城市居民对现有住房状况满意度偏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住房满意度相对较高;城市居民对现住住房的各项条件的主观满意度均不容乐观,其中以“住房面积”的不满意度最高。(2)在住房制度的效果方面,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一般,处于中等水平;住房保障制度效果一般,处于中等水平。(3)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住房民生的影响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前后越一致,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越高;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度越高,住房满意度越高;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越公正,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越高;当地政府越依赖于房地产企业、越依赖于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越与房地产企业结成利益联盟,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就越低。(4)在住房保障制度对住房满意度的影响方面,不同住房保障制度之间一致性程度越高,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越高;住房保障制度参与度越高,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越高;住房保障制度的越公正,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越高;政府对能带来财政收入的房地产企业依赖程度越高,城市居民的住房满意度就越低;城市居民越是认为住房保障制度就是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有产权的住房,他们的住房满意度就会越低。  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要通过将住房制度提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战略层面、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住房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来完善我国住房制度顶层设计。第二,要通过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第三,要通过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公众参与机制、第三方核查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机制。
其他文献
公益基金会如何适应进一步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承担以前由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取决于基金会的项目运作.公益型基金会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公益项目上来,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的细分积累了源源不断的新用户。社交网络不仅在八五后,甚至在零零后人群中,产生了巨大的驱动力,由此而成的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正式经济活动在各国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反观中国也出现了正式经济和非正式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这一趋势吸引着作者进行对于非正式经济
社会资本是新近被注意到的社会结构的主要过程,是结构分析框架内的一种新的视角。运用社会资本研究范式,能够对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农民工问题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