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铁皮石斛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调控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园林在注重游憩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生态功能。在保健型园林备受喜爱的今天,不仅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调节人类身心健康以及改善自然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药用园林植物引入园林空间成为园林设计的新趋势。把园林与生产相结合,实现园林的生态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就是基于此,对药用园林植物中众多种类中的一种——铁皮石斛进行深入探究,目的是使其在充分保证园林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的前提下,对不同光质下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在何种光质条件下铁皮石斛的生长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达到最合理的值,为进一步提高铁皮石斛培养物内有效成分产量、优化培养条件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控制光照时间、温度、光照强度等,采用LED灯并进行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对长势一致的铁皮石斛幼苗培养90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植物生长形态方面,对于株高而言,呈增长趋势,从短期看,白光有利于铁皮石斛株高增长,单色黄光不利于株高增长,从长期看,红蓝比为3:2更有利于铁皮石斛株高增长。对于叶数而言,主要呈降低的趋势,说明它的生长受光质的影响较大。对于茎粗而言,呈增长趋势,在红蓝光的比例为4:1时最有利于其茎粗的增加,白光最不利于它的增加。2.在植物生理方面,对于叶绿素而言,60天内时红蓝混光比例为2:3有利于chla、 chlb、叶绿素总含量的积累,60天后红蓝混光比例为3:2有利于chla、 chlb、叶绿素总含量的积累;单色蓝光有利于chla/b的增加,有阳生化的趋势。对于可溶性蛋白而言,呈增长趋势,单色蓝光是最有利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单色黄光则最不利于其含量增加。对于可溶性糖而言,呈增长趋势,15天内黄光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5天后则是红蓝光为2:3处理下最高。单色红光不利于铁皮石斛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对于SOD而言,单色红光最有利于其活性的提高,单色蓝光则不利于其活性的增长。对于MDA而言,单色黄光和单色蓝光处理下的MDA含量在0-75天达到最高,对膜和细胞造成伤害,之后降低,对膜和细胞造成的伤害降低,有利于植物生长。3.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对于多糖而言,呈增长趋势。45天以内单色红光利于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增长,45天以后红蓝光比例为2:3时利于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增长,红蓝黄光比例为3:1:1和单色蓝光不利于其多糖含量增长。对于生物碱而言,是先增加后降低,在15天内单色蓝光有利于生物碱含量增加,30天内单色黄光有利于生物碱含量增加,30天后红蓝光比例为2:3的处理更有利于生物碱含量增加。红蓝光比例为3:2的处理不利于生物碱含量的增长。
其他文献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某校的实际情况,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
失地农民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失地农民问题也从地区性的社会问题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电子商务开始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总体来看,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障碍性因素。对这些障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水产业鱼苗问题显得格外重要,面对日益增长的鱼苗需求,传统的鱼苗工具越发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现今较
<正>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锂离子电池(实验室)课题组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ATL)的资助下,运用电化学阻抗谱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功率衰减
会议
通过对高频电感器线圈损耗的详细分析 ,发现电感器的旁路磁通会在线圈上引起额外损耗。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型气隙设计方案与铁心结构。在该结构下 ,铁心的气隙沿铁心柱交
隧道施工通风的风管漏风量大小不仅与风管本身的长度、破损度等因素有关,还与外界的大气压、空气密度等外界环境相关。目前,风管漏风率的研究主要是在平原地区,对于高海拔隧
公司账面价值与清算价值的偏离程度和公司资产结构类型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关系,不同的偏离程度通常对应着不同的资产结构类型。公司的资产结构类型可划分为强金融资产、强
<正>媒介是文学传播的核心概念之一,文学传播媒介是传播文学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说过:"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于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从传播媒
高强度粘土火泥作为三炼钢鱼雷罐用致密粘土砖的粘结性材料,高强度粘土火泥的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经对原料、粘合剂的选择,配方,生产工艺的反复试验,产品性能达到了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