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分布,以及其与实验室指标及病变脏腑系统的关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本研究对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于2009-01-01至2014-12-31收住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全体资料(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病变脏腑系统等)进行搜集,将所收集病例的病例按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归纳,根据上述中医证型分组结果,分别统计各中医证型临床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和病变脏腑系统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SLE患者263例。①血常规:各证型的白细胞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血红蛋白值、血小板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证型的血沉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证型的球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证型的IgG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IgM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各证型的补体C3、C4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各证型抗心磷脂抗体谱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各证型A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ANA核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各证型抗S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抗ds-DNA.抗SSA、抗SSB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各证型肺动脉压(估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⑩各证型SLEDAI评分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⑩脾肾阳虚证出现肾脏系统病变比例最高,气血亏虚证最低,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热痹阻证血液系统受损比例最高,气血亏虚证最低,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神经精神系统病变比例最高,气血亏虚证最低,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热痹阻证心脏病变比例最高,气血亏虚证最低,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多种实验室指标及病变系统间存在相关性。存在相关性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血沉、24小时尿蛋白定量、球蛋白、补体C3、C4、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率、ANA核型、自身抗体阳性率(ds-DNA、Sm、SSA、SSB)、肺动脉压、SLEDAI评分,上述指标对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免疫球蛋白IgA、IgM、抗心磷脂亢体谱、总ANA阳性率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其仅能作为为SLE统一性实验室指标,对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无特异性。受累脏腑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热毒炽盛证与神经精神系统、脾肾阳虚证与肾脏系统、瘀热痹阻证与血液系统、瘀热痹阻证与心脏系统、阴虚内热证与肺脏系统,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