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行侧颈清扫术。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科因行全甲加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的PTC共计247例住院病例。患者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善,均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且术后石蜡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统计分析侧颈区的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和颈部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2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1:166(1:2.04),患者年龄9-74岁(42.63±10.59岁)。原发灶直径0.4-9.0cm;单叶病变122例,双叶病变125例。侧颈区阳性205例,颈部各分区所占比例依次为III区(73.7%)、IV区(60.6%)、II区(53.6%)和V区(13.7%)。单区转移71例,多区转移134例。其中VI区未转移而侧颈转移,即跳跃性转移为24例,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5岁及肿瘤位置在上部或中部与跳跃性转移率有关系。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央区阳性个数与侧颈区转移率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其诊断准确性为中等。当中央区阳性个数大于等于3个,判断侧颈区转移的约登指数最大。当中央区阳性个数大于等于5个,多区转移的比例增加。超声对于侧颈区转移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高,各可疑的超声特点具有良好的预测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疑特征数目增多时,侧颈区发生转移例数也在增多。结论:1.侧颈区转移以Ⅲ区最多,然后为Ⅳ区和Ⅱ区,V区相对较少。所受累的区域来看,以多区受累比例大。2.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较低,但年龄大于45岁和肿瘤位于上极或中极要结合术前或术中彩超,警惕跳跃性转移出现。3.侧颈区出现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中央区阳性,并且阳性个数越多,侧颈转移率越高。4.超声对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可疑特征数目增多,其诊断率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