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区域的自然分界线,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表水时空变化剧烈,流域易受洪涝灾害侵扰,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淮河经扬州三江营处汇入长江,洪涝时期,入江口上游地区的水量对长江干流的水位和泥沙含量影响显著。因此,对洪涝灾害期间淹水范围进行精准和快速的监测、探究流域地表水和水体浊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评估流域洪涝敏感性变得更加重要,可提高流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区域的自然分界线,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表水时空变化剧烈,流域易受洪涝灾害侵扰,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淮河经扬州三江营处汇入长江,洪涝时期,入江口上游地区的水量对长江干流的水位和泥沙含量影响显著。因此,对洪涝灾害期间淹水范围进行精准和快速的监测、探究流域地表水和水体浊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评估流域洪涝敏感性变得更加重要,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以及洪涝灾害监测和预防能力。本研究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洪涝灾害期间淹水范围监测精准和时效的高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纹理信息和轻量级梯度提升器(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 GBM)算法的新型水体提取方法。基于提出的新型水体提取方法和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对淮河流域进行了近40年长时序地表水时空变化监测,并针对2020年淮河大洪水时期的洪涝淹水分布变化进行高时频监测,获取了流域地表水动态,同时对汛期前后的水体浊度进行监测,为相关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在获得地表水体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频率比和逻辑回归评估了淮河流域的洪涝敏感性并识别易受灾区域,为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地表水体提取方法的遥感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AR影像纹理与Light GBM算法的新型水体提取方法,与水体指数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对比表明:在河道区、湖泊区以及洪水淹没区三类典型区域,该方法提取精度均在98%以上,优于其它方法。同时,该方法的运行效率较其它方法提升20-100倍,极大提高了洪涝灾害期间淹水信息应急监测的时效性。(2)地表水时空变化分析及遥感监测研究结合提出的新型水体提取方法与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对淮河流域进行近40年长时序地表水时空变化监测和高时频的洪涝淹水分布变化监测,并估算洪泽湖、高邮湖汛期前后浊度。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淮河流域永久性水体面积平均每年增加约28.27km2,季节性水体面积平均每年减少约37.26km2;水体出现频率高值区集中在大型水体中央和河流干流处,低值区集中在大型湖泊边缘和流域内蓄洪区;中游新增的季节性水体占比达到9.12%,在各二级水资源分区中占比最大,新建的水库、蓄洪区以及入海河道成为新增季节性水体;监测淮河中游霍邱-颍上段2020年洪涝得出:6月21日至7月27日为涨水淹没过程,7月27日至9月25日为洪涝退水过程,7月27日淹没面积达到最大值;2016-2020年,洪泽湖、高邮湖汛期后的浊度较汛期前分别增加44.89%、44.54%,2016-2018年浊度逐年减少,2018年达到期间最低。(3)流域洪涝敏感性评估在对洪涝灾害淹水信息进行快速监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频率比和逻辑回归算法构建了洪涝敏感性评估模型并评估其洪涝预测性能,获得了流域洪涝敏感性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逻辑回归的洪涝敏感性评估模型预测性能更优,更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洪涝敏感性评估;淮河流域极低、低、中、高以及极高风险区域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55.91%、16.19%、11.12%、14.95%以及1.84%;中风险及以下区域主要分布于淮河中游以及沂沭泗河,高风险及极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淮河中游以及下游区段;各高风险及极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流、各大支流中下游以及主要湖泊附近区域。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淮河流域地表水体进行提取,分析地表水和浊度信息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并在获得地表水体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评估了流域的洪涝敏感性,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洪涝灾害的预防与监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前进,对深空探测距离逐渐增加,探测任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传送的数据量会非常庞大,传统的射频通信方式很难满足未来深空探测和通信的需求。深空光通信技术具有速率高、频带宽、保密性强、不占用频谱资源,在深空探测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接收端灵敏度的调制技术,它降低每比特信号所需光子
卤代咔唑是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检出。研究者发现卤代咔唑具有类二噁英毒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长发育造成威胁。然而目前针对卤代咔唑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仍然有限,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指示物种两栖动物的影响尚不清晰。已有研究指出两栖动物对类二噁英化合物的敏感性普遍较低,但目前尚不清楚卤代咔唑毒性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物种敏感性差异,因此亟需探索两栖动物对这类新型类二噁英化合物的响应机制。本研究
本文激光雷达与红外复合成像系统可以同时获得强度像、距离像和红外图像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可以获得丰富的场景信息,且由于共轴成像方式,有利于激光与红外图像之间较快较精确的对准。但由于成像条件等限制,实际获得的图像受噪声影响较为严重。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对图像去噪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在对图像去噪算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算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加以改进,
作为精跟踪系统中快速倾斜镜的驱动元件,压电陶瓷作动器有着响应快速,位移分辨精度高等特点。但在压电陶瓷作动器中却含有非线性迟滞现象,会对其跟踪精度和跟踪控制效果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压电陶瓷作动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的非线性迟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Madelung规则及拐点擦除机制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程序算法,建立了采用结合两种建模情况的非对称迟滞模型,用多项式的方法
近年来,地表水磷污染控制日趋严格、污水污泥和农业废弃物产量大、处理处置难等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以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为基质,通过添加稻壳、负载金属等方式热解制备改性稻壳-污泥生物炭,并对热解条件进行优选,成功制备出SBC500-10Mg-30RH和SBC700-10Ca-40RH两种具有较好磷吸附效能的改性稻壳-污泥生物炭,并分析其对磷酸盐配水和实际污水中磷的吸附效能和影响因素,最后
在深空光通信领域,需要对通信链路进行建立并维持,在利用信标进行捕获的过程中,深空光通信终端会捕获信标,建立通信链路并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与地球近地轨道的卫星光通信相比,深空光通信的通信链路距离更远,空间环境更恶劣,传统的地面发射信标的跟瞄方式很难满足深空光通信捕获、跟踪建链需求,因而出现了利用自然天体的图像作为扩展信标的捕获策略,例如地球图像。本文利用地球图像作为扩展信标对信标的精准捕获问题展开研究
在物联网领域中(Internet of Things),随着移动便携式设备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集成到一个依赖于自身电池供电的微系统中,便携设备的续航能力成为了限制系统功能集成度和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实现系统自供能循环往复运行成为了当前主流研究方向。通过在电源管理系统中收集环境能量是延长电池寿命的有效方法,而光伏能量因其最适合在有限空间内提供高功率密度而成为首选。为了更高
经过几十年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城市水环境中重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地表水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在推动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的进程中,水体低负荷污染问题逐渐显现。重建沉水植物生态群落是修复低负荷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但修复过程却通常伴随着丝状藻孳生问题。本研究聚焦沉水植物种植水体,通过周期性监测分析两个代表性水域中丝状绿藻孳生状况和水环境指标,对该类水体丝状绿藻孳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采用传统化学手段应对
无线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具有高可维护性、易于进行部署、成本低等特点。因此,使用无线网络的进行网络搭建在各个领域当中都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本论文旨在建立起一套能够在舱内进行自组织网络构建的两级的具有高网络通信速度的网络。该系统的骨干网络能够具有远超过子网络的数据通信能力,能够支撑多个子网络的数据通信需求。首先,本论文对于舱内电磁波的传播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的是聚焦于电磁波的小孔的通过能力。经过相应的仿真
在现代战争中,面对复杂的地面战场环境,为了实现对战场态势迅速、准确、全方位的感知,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感器节点构建一个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战场全域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监测。对战场区域内人与机动车辆等运动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测与识别,能够为军事行动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无线组网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目标监测技术,硬件方面设计了用于实现目标监测的传感器节点,软件方面实现了多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