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控制是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内容。而网络自我控制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的具体表现。随着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凭借其功能性、便捷性、私密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青睐,不断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给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来探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现状、特点与提升策略,对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网络自我控制的概念与结构提出构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视角,进一步解读加强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的意义,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现状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上网时长、上网频率、上网目的、网络自我控制情况、影响因素等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大学生上网频率高、依赖性强、“碎片化”使用显著;2、大学生上网行为多元化,缺乏正确动机;3、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情况存在一定缺失;4、通过主客体因素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第三部分为成因分析。在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在认知、情绪、行为三个维度方面的表现特征,结合网络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大学生主体、学校教育和网络环境三个层面综合分析大学生网络低自控力的因素。第四部分为对策分析。以成因为导向,提出培养大学生网络自控力的教育对策,将网络自我控制纳入到新时期自我教育的范畴中,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涵、手段和评价方法。该部分与影响因素一一对应,从主体教育、学校教育、平台教育三个角度来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自我控制力,以此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的构建提供切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