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湾南岸海涂垦殖在中国沿海开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从考察清代萧山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入手,对萧山海涂垦殖的基本动因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清代萧山垦殖的主要方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全文除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一、清代萧山垦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两方面论述了清代萧山地区的围垦原因。一方面,由于频发的自然水灾使得钱塘江的南大门入海口逐渐淤积,从而为萧山的围垦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清代人口的急剧增加也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这是萧山地区在明末清初开始有规模海涂垦殖活动的主要原因。二、海塘技术的发展及海滨之地的围垦。随着传统海塘修筑技术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顶峰,萧山滨海之地的垦殖活动便有了有利的保障。这一时期,除了通过海塘进行土地围垦外,还有另外两种垦殖形式——自然围垦和牧地改造。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改造使得清代萧山地区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缓解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为那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三、盐业。被围海涂最初主要是被辟为盐场。萧山利用滨海渔盐之利的天然优势,发展盐业。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制盐方式、运销管理和盐引都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四、垦区农业。通过对垦区土地稀释、翻耕后的开发情况的考察,着重讨论了垦区内农作物种植情况,并进而对清代萧山的垦区农业与整个萧山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粗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