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无镇静策略在R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RICU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实施早期无镇静策略,对照组35例,实施每日中断镇静策略。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RICU死亡率和医院内死亡率、镇静剂和镇痛剂用量、住RICU费用和总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不良事件(非计划拔管、重新插管、气管切开、颅脑CT检查、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48小时心肌酶、脑钠肽前体、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和乳酸水平。结果:早期无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7±5)d]、住RICU时间[(9±7)d]、总住院时间[(17±14)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98.7±104.2)mg]、医疗费用[住RICU费用(95928±98146)元和总住院费用(130843±115929)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3%,8/35)、气管切开率(14%,5/35)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7%,5/35)均低于每日中断镇静组[机械通气时间(11±9)d、住RICU时间(18土9)d、总住院时间(29±22)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481.6±336.6)mg、住RICU费用(172319±188124)元、总住院费用(246473±270248)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6%(16/35)、气管切开率37%(13/3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4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RICU死亡率、医院内死亡率、地佐辛人均剂量、非计划拔管率、重新插管率、谵妄发生率和需颅脑CT检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48h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脑钠肽前体、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和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每日中断镇静方案相比,早期无镇静策略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R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能降低镇静剂用量、气管切开率和VAP发生率,减少胃肠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费用,且未增加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增加RICU死亡率和医院内死亡率、谵妄发生率以及早期器官功能衰竭发生风险,因此早期无镇静策略在RICU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