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兰围班制度”是清朝时期蒙古王公觐见皇帝的年班制度的特殊形式。“木兰”一词出自满语,汉译为“哨鹿”之意,清朝皇帝在木兰围场哨鹿、围猎等秋狝被统称为“木兰围猎”。木兰围猎的全称为“热河木兰围猎”。木兰围场地于清朝皇帝每年夏天避暑的“避暑山庄”为中心,与内札萨克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和游牧察哈尔蒙古诸旗接边。现在的河北省围场县就是以当时的木兰围场为基础建立的。围班制度即木兰行围制度,它的产生与清初军事行动和帝王北巡有直接的关系。清朝统治者入居中原后对蒙古族王公“从龙入关”的功绩眷念不忘,于是便巡行塞外,为进一步巩固他们之间政治上的联盟,便实行木兰围班制度,使之成为扶绥蒙古的又一种重要的方式。翁牛特右翼旗(又称翁牛特君王旗)是清代内札萨克蒙古昭乌达盟十一个札萨克旗之一,也是清朝实行的备指额驸制的十三个蒙旗之一。康熙时期喀喇沁、翁牛特等部蒙古王公把各自旗地的一部分划给清朝皇室,从此木兰围场正式设立。由于翁牛特右翼旗邻近木兰围场,康熙至乾隆年间该旗旗民每年都要承担清朝皇帝进行的木兰围猎有关的各种围役,而这种围役成为该旗旗民所承担的又一种沉重的指令性国家徭役。本学位论文主要根据赤峰市档案馆馆藏清代翁牛特右翼旗印务处蒙古文档案,并结合内蒙古档案馆馆藏清代喀喇沁右旗印务处蒙古文档案以及《清实录》等相关史料,对翁牛特右旗王公划出旗地献给清朝皇室而成为清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木兰围班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康熙到嘉庆时期的兴衰、参加“木兰围班”的内外札萨克和承担围役的内札萨克蒙古各旗,尤其是清代翁牛特右翼旗的木兰围役内容、种类和具体服役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学位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等构成,约4万余字。前言主要论及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所利用的主要文献史料、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清朝木兰围猎与“木兰围班制度”的形成;论文第二部分论述了清朝木兰围猎制度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论文第三部分论述了翁牛特右翼旗木兰围役种类与服役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