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国家973计划“心血管血栓性疾病与‘瘀毒’病因学的系统研究”,采用纵向随访研究,观察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血脂指标、降脂药服用情况等,病证结合,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证候变化规律,血脂谱分布情况、血脂谱变化规律,不同证候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患者证候与血脂谱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更充足客观的临床证据和辩证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安贞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3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374例,女159例,平均年龄(62.27±8.71)岁。完成6个月随访患者278例,完成12个月随访患者101例。按患者随访时间分为入组,随访6个月组,随访12个月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情况、证候学特征、服药情况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取上肢静脉血,由安贞医院化验中心测定血脂;TC用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CHOD-PAP法),TG用甘油激酶-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GPO-PAP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PTA-Mg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聚乙烯硫酸沉淀法(PVS)。患者信息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清洗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冠心病患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50至79岁之间,男女在年龄发病发面有显著差异(P<0.05)。2.入组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痰浊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随访6个月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随访12个月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3.血瘀证率患者三次随访有明显差别(p<0.01),阴虚证率6个月随访时与入组时有明显差别(p<0.05),其余各证三次随访无明显差异(p>0.05)。4.入组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的正常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C(71.11%)>LDL-C(69.79%)>TG(51.78%)>HDL-C(44.28%)。随访6个月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的正常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DL-C(56.83%)>TC(52.52%)>TG(38.49%)>HDL-C(29.50%)。随访12个月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的正常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DL-C(64.36%)>TC(59.40%)>TG(44.55%)>HDL-C(20.79%)。5.HDL-C异常率三次随访有显著性差异,p<0.01,TC,TG,LDL-C异常率三次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6.在低HDL-C血症的患者中,痰浊证和气虚证较非此类证多见(P<0.05);在高LDL-C血症的患者中,血瘀证较非血瘀证多见(P<0.05);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与各中医证候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1.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低,女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绝经后;2.气虚痰瘀在冠心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虚、血瘀、痰浊贯穿了冠心病的始终,是冠心病疾病的主要病机。3.血瘀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病情发展,血瘀证的比率不断增加;患者6个月随访阴虚证率明显高于入组时阴虚证率,提示冠心病经药物干预后,虽外邪已祛,但内邪尚存,且正气耗损,难以速复。4.LDL-C在冠心病患者血脂谱中控制最佳,这可能与患者长期服用作为冠心病基础用药之一的他汀降脂药物有效控制稳定斑块,控制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5.患者出院后药物依从性差,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如大多数男性患者嗜好烟酒不能自律,多数人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等综合因素可能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HDL-C异常率不断增加的原因。6.中医证候中痰浊、气虚、血瘀与冠心病的血脂谱的关系最为密切。冠心病血瘀证与高LDL-C血症密切相关,提示LDL-C的变化可以考虑作为冠心病患者血瘀辨证的参考指标之一。